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2010-09-07 20:03:48)
标签:

乌镇

江南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

乌篷船

茅盾

杂谈

分类: 游记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乌镇,对于北方的我来说是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说熟悉是很早就从书本上和传说中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是个江南水乡,小河当街,小桥流水人家,甚至耳边仿佛能响起“摇起那乌篷船,顺水又顺风......”那悠扬的歌声。说是陌生,以前还真的没有来过,甚至还不知道乌镇到底是属于那个省那个市,是江苏还是浙江?

    命里有时终须有啊!这一次的世博之行,终于给了我走近乌镇的机会,让我能够一睹这耳熟能祥的沧桑老镇的风采。

      2010年8月24日早上,我们的世博之行告别了第一站,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来到了距杭州和苏州各80公里的乌镇。这个古老的水乡现在属于浙江省桐乡市管辖,是个二省三市的交界之处。

     走近乌镇,一片苍色映入眼中,古老的感觉从心底升起,问题和答案同时汇出:这就是传说中的江南水乡——乌镇?!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这里是走进水乡的入口,游人们购票排队入镇。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一进镇门就是个码头,绿水、黄船、黑屋,色调反差鲜明。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从这里融入古镇。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桥是这个古镇不可或缺的因素。据说乌镇历史上桥梁最多时有120多座,真正是“百步一桥”,不过现在肯定没有那么多了。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小桥、流水、游人。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这里还完整地保存着原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水阁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凭窗可观市河风光。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座落在乌镇东大街210号,又称赵家厅,有个江南百床馆,内收数十张明、清、近代的江南古床精品。从富商大贾到极普通的平民百姓的各式木床无不具备,从一床一室到一床多室。既有贵胄们的奢华,也有普通百姓的俭朴。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走在乌镇用青石板铺成的狭窄的小街上,看到两边各式各样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乡民,就会让人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不过据导游介绍,现在在这里住着的大多是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节俗厅里展现一年不同节气中乌镇人不同的生活习俗,比如春节拜年、元宵走桥、清明香市、立夏秤人、端午吃粽、水龙大会、天贶晒虫、中元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冬至祭祖等,生动地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风情长卷。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婚俗厅以喜堂拜堂为中心,通过新人、媒婆、父母等人物以及花轿、嫁妆等实物展示婚庆的热闹场景。寿俗厅以老人祝寿为主题,通过厅堂的吉庆实景和字画、寿幛、寿桃、寿面等特有的做寿物品,展示了敬老尊老的中华传统。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咱在这里也扮扮古。作为历史古镇,到处都体现着一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沧桑感。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乌镇还有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坐落在河东侧的观前街17号,故居内部的布置简单,包括卧室、书房、餐厅等建筑,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到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这是茅盾为家乡题的字。彰显赤子之心。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走进这个充满了农业文化氛围的古镇,漫步于古镇绵延一里多长的石板小街上,据说可以倾听脚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小巷子里,有纯手工加工布匹的作坊。从棉花-棉线-粗布-蜡染,质还是那团棉花,手工劳作很辛苦,一梭一梭的纺布、一团一团的纺线。不过正是这种原生态的小作坊作业,才让我看到最原始的纺织工艺。女人们在此留念。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乌镇自古名人荟萃学子辈出,名人大家数不胜数,乌镇自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及第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现近代名人大家也很多如:茅盾、谢灵运、丰子恺等。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在乌镇有较为完善的商业网络。著名的林家铺子至今尚存。随处可以买到如:姑嫂饼、杭白菊、三珍斋酱鸭、乌镇羊肉、熏豆茶、三白酒等乌镇及桐乡特产,其中尤以“姑嫂饼”、“杭白菊”出名。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走近乌镇(世博行之六)

 

   乌镇,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我终于来了,乌镇!走近你,我不虚此行!走进你,我不枉此生!再见,乌镇,不!也许用不着再见,你的身影也会永驻我心中!乌镇!也请你记住我们,2010年的8月24日上午,山西清徐的西山龙等21人,曾一睹你的风采,感受你的情怀!  
周年祭母




摇起了乌蓬船
顺水又顺风
你十八岁的脸上
象映日荷花别样红
穿过了青石巷
点起了红灯笼
你十八年的等待
是纯真的笑容
斟满了女儿红
情总是那样浓
十八里的长亭
再不必长相送
掀起你的红盖头
看满堂烛影摇红
十八年的相思
尽在不言中
九九女儿红
埋藏了十八个冬
九九女儿红
酿一个十八年的梦
九九女儿红
洒向那南北西东
九九女儿红
永远醉在我心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