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事筵

(2010-01-29 23:33:51)
标签:

杂谈

分类: 婚庆

上事筵上事筵是我们这里的地方俗语,也可叫做上事宴,是人们参加某种酒席宴会活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因为筵和宴没有本质的不同,意思都差不多。筵席:指餐饮时陈设的座位.泛指酒席;宴席:请客的酒席。不过这两字声调不同,按我们这里的叫法,说上事筵更为贴切。

在我们这里,上事筵是人们参加红(喜)事和白(丧)事筵席的总称,所以事筵就自然分为红事筵和白事筵两种了。死了人办丧事的事筵叫白事筵,上这种事筵的人,一般说来亲戚们参加是需要报丧通知才去上的;但朋友和邻居则不然,是需要主动去参加的,知道了不去是要得罪主家的。参加结婚等红事筵是需要主家通知的,当然没有意见特殊走近的亲戚朋友可以不讲究通知不通知,去就得了,还要帮助主家干活呢!红事筵的定义域现在已经扩大了,不仅仅是有结婚的事筵,现在有老人过寿,孩子满月、过生日、过十二、考上大学等,还有就是乔迁之喜的事筵。总之有喜事都可以请人吃饭,这样的事情就都可归类为红事筵了。另外自己家里的事情叫办事筵,到别人家里叫上事筵。城市里上事筵一般在饭店,农村大部分人家是自家请厨师在家里做。在我们的生活中,男婚女嫁喜宴和亲戚朋友家老人的亡故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每个正常成年人都有上事筵的权利和义务,亲戚朋友越多和社交能力越大的人上的事筵就越多。

常言道,生日满月是不会白吃的,上事筵是必须上礼的,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的。当然也有例外,现在有些有钱的大老板家办事筵就专门事先通知人,谁也不让上礼,并且还给客人们发红包。这样的事筵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事筵是收礼的,无论白事筵还是红事筵,一般都要设礼房,专门有人收礼记帐。一般说来,每个家庭一年下来上礼的金额都是一个不小的数目。象我这样年龄的人,上礼的行情不是太高,一般是普通同事朋友一百元,近点的二百元,每年用于上礼的支出也在五、六千元,今年不知怎的特少,也在四千元左右。年轻人就不一样了,特殊的朋友伙计要上千元以上。

昨天还有个年轻的邻居告诉我,说这几天穷的连吃饭都有问题了,原因就是上礼上的。他说这个月上了两个朋友结婚的事筵,每个事筵要上一千五百元的礼,还要给每个朋友赠租一个拱门,每个八十元。这样他一个月光这两个朋友的礼钱就上了三千一百六十元,平常不吃不喝正好是他两个月的工资。你说这么能受得了呢!但是他说受不了也得受,朋友不能没面子,可见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这样的现实也这样的虚荣。

另外也不得不说,还有一种人把办事筵当成一次敛财的机会和手段,有的人无限扩大,利用这次机会,把该告不该告的人全告,因为上事筵的人多了,相对收得礼自然就多了。我记得有个朋友,女儿出嫁办事筵时,也不做个计划名单,站在街上见人就告,好多人连他的名字都叫不上来,让人家背后议论纷纷影响很是不好。还有的人,本来也不是个威信很高的人,却巧立名目,孩子过生日也请人,搬家也请人,使人家去得很是勉强。对这些人,我很替他们尴尬。世界大了,什么样的人没有呢!不过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还是随大流的。

春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元旦、春节期间又是一个结婚的高潮,办事筵的旺季,我尽管今年的事筵相对少一些,但最近两天就参加了两个红事筵,我同学占虎的儿子结婚,另外就是我的部下小秦昨天结婚在他的村里办事筵,我们单位去了四十来人,很是热闹,下面的照片就是当时的场面,算作留念吧!噢!这个周日还有一个事筵需要我去参加呢!

上事筵

上事筵


上事筵


上事筵

上事筵
上事筵  
                  上事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如何过年?
后一篇:人情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