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西山龙
西山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2,091
  • 关注人气:1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太山

(2009-11-08 16:55:16)
标签:

爬山

分类: 游记
  登太山
今日上午,我们团队利用加班任务基本完成的前提下,用一卡通登了一次距我们约二十公里的太山龙泉寺。
太山龙泉寺又名太山寺,位于太原市西南23公里风峪沟北。从我们县城九点多一点出发,约半小时车程就到了。太山之名,始见于沈约撰写的《宋书》,相传北汉时有山民石敢当,以勇敢闻名,他居住的山也由此闻名于世。寺名取自“泰山石敢当”的谐音。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景云年(公元710年)。原为道教庙宇,名“昊天祠”,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重建改为佛寺。金、元时,寺宇废圮,明代重建,为附近佛寺之首。

登太山

山脚有名将李存孝之墓,李存孝本名安思敬,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子,做战极为勇猛,屡建奇功,后在太原被李克用车裂。其墓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登太山

进了景区首先是一段水泥马路上坡。

 登太山

水泥路走到旧门楼这里,就是石阶路上山了。

登太山

四周丛林遍野,古柏掩映,寺隐其间,非登临不易得见。

登太山

爬到半山,气喘吁吁,我昨天还找医生看病,今天就又爬山了,真是年龄不饶人,正好有个亭子,就坐下休息会儿。

登太山

这里正在修建,过了这个门就是龙泉寺了。

登太山

 寺址因山势建造,高低错落,主从有致,楼台殿阁,参差其间,自成格局。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唐景云二年大碑矗立于前院东隅。登台级有大雄宝殿一座,大雄殿顶二层叠起,后部山腰为六角形观音阁与文殊、普贤二殿。阁周塑有十八罗汉、四大金刚。泥塑极富明代塑像俏丽俊秀的风格。六角亭后为石构建筑“莲花宝洞”。寺左另有水神祠,祠底有龙泉一脉,汩汩细流。佛寺别名龙泉大概由此而得。

 登太山

登太山

小坐稍息。

登太山 

从寺院左偏院出来爬山,走不远就到了今年5月发现塔基的地方,塔基下边发现了金、银、铜、石、木五种装舍利的棺材。由于山上缺水,又是文保单位,消防蓄水池的完善刻不容缓。今年5月7日,工人们正在龙泉寺大殿向东的一块空地修建消防蓄水池时,一些石条、石门等出现在工人们的面前。太山文物保管所的工作人员立刻意识到,这些石条、石门可能是历史遗迹,于是立刻打电话通知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登太山

木椁图展

登太山

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专业人员上山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这处建筑基址位于龙泉寺大殿向东约100米的山前坡地之上。发掘清理表明,这处建筑遗存是一座佛塔的基址,塔基上部已经完全损毁了,只残留下长方形的塔基。塔基中部下方有一座地宫,由过道,石门和地宫组成,石门两侧各有一尊威武的浮雕力士像。

登太山

铜棺图片

登太山

金棺、银棺图片

登太山

再往左上方爬就到了水神祠,祠底有龙泉一脉,汩汩细流。佛寺别名龙泉大概由此而得。

登太山

泉水从龙头里流出,队友在这里分别留念。

登太山

继续向望都峰前进!

登太山

在平坦处喘口气。

登太山

再向上

登太山

主峰望都峰到了!

登太山

大家在主峰上轮流留影。

登太山

站立主峰,真是这山望见那山高啊!

登太山

无限风光在险峰。

登太山

开始下山了。

 

登太山

下山绕了好大的圈子。

登太山

上山不容易下山也难啊!我们走在最后面。

登太山

终于快下来了!

登太山

从寺院的左边上去,从右面下来。斋堂大概就是僧人的食堂吧?

登太山

这只猫和连书记很有缘,老是和他纠缠。

登太山

再见了,龙泉寺,从这里爬山,又从这里下山,两个小时,很过瘾!

登太山

从寺院开始下山了!

登太山

不远了看到山口了!

登太山

我这个外孙比我们早回来一个小时,他老是跟随先锋队跑在前面,不过每爬一次山,额头上总要碰个大包。

登太山

回到县城吃饭时,已经中午一点多了。

登太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