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是个多雨之秋了。淡忘了这是今年立秋后的第几场雨,却清楚的记得这场雨从中秋节(九月二十五日)之前就开始下了,一直连阴着断断续续下到今天——十月五号,并且还在下着。可真是秋雨绵绵啊!
感觉这秋天的雨犹如中年人的思绪,着实而悠长。这场秋雨已经带了明显的凉意,促使人们打开衣柜,寻找该穿的衣裳。这秋天的雨滴也不再像夏天那样急骤和猛烈,变得轻柔了许多。雨紧的时候雨线垂直,飘飘洒洒,宛如柔弱缠绵的柳枝在月光下摆动的影子,落在承着面上时滴滴答答的发出极有韵味儿的节奏,心情好时品味也算是一种天籁之音;雨缓时,雨滴似有似无,在室内看不清楚,爬在窗户上仔细观察方能看到水洼中稀拉雨滴击起的涟漪,心里既想早点雨住天晴好干自己应干的事情,又舍不得阴雨连绵的安逸时光。
在这落雨的秋季,已经将夏天的烦热和浮躁彻底荡涤,雨天的安宁和平静能够给大多数无紧要事情的人带来一种心灵的和谐和抚慰。象我们这个年龄的中年人,清凉的雨滴使我们的头脑更加清醒,我们深深的懂得一场秋雨一场凉的人生涵义。我们已经知道自己不再年轻,但是我们还觉得自己没有老到什么程度,打心里还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不服老的豪放之情。我们把自己比作秋天,把这绵绵秋雨当作我们最后的浪漫。
面对这秋天的雨景,虽然已经不再有年轻人的天真和激情,但伫立和漫步在秋雨绵绵的街头,感觉不到一丝微风的吹拂,伸出舌头舔舔从脸上滑落的雨滴,也会感觉到的格外清甜和惬意。我喜欢这雨润的天气,一点儿也不想逃避,抬起头凝望秋雨朦胧的天空,想着只有自己才懂的心思,探寻着跟踪雨滴从高处扑下来和大地亲吻。天空的云雾变幻无穷,心意和云景对应,任由自己思绪飞翔。此时会让人忘却年龄,产生出无尽的遐想。
这秋雨不但可观,还更可以听。捧书倚窗,听听冷雨,也是别有意境在心。窗外是潺潺的雨声,萧萧的雨幕,象落叶飘飞,似静夜飞花;屋里是清清的茶水,淡淡的书香,令诗情浓郁,让心绪飞扬。拨云穿雾,去感受雨为何物,竟能使昼短夜长,让人千古吟唱。对于雨的描写,自古以来,佳句甚多。苏东坡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温庭筠的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有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且无”都描绘出了潮潮润润的雨给人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说起来还是境意随心,这雨声雨景,也很奇妙,当你高兴的时候,它象一首欢快的歌,隔了窗子听去,欢快悦耳,清韵悠扬;当你落寞的时候,它又变成一首忧伤的诗,雨打窗棂,凭填感伤。诗人们也常常借雨抒情,移情于境。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看似赞花,意在赞人;“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都将这挥之不去的刻骨铭心托入了雨中,仿佛把独立的人、双飞的燕、飘洒的雨、凋零的花都融入了时空,化作了永恒。还有“梧桐树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凄楚之外,更添凄迷。“枕前泪共阶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可谓寄雨托思极品,细雨潺潺盈耳,心绪无比哀伤,种种愁情,岂是一声对雨长叹所能承载!
秋雨绵绵!由远而近,重重轻轻,点点滴滴,琐琐屑屑,间间歇歇。掩书长叹“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当雨声响起时,兀然独坐,静听天籁,只有听凭“古往今来多少事、都随风雨到心头”了。
窗外,秋雨还在飘飘洒洒,如烟似雾地笼罩着云云众生,浪漫的思绪掠过乌色的夜空,想起了梨果挂枝尚未收获的园丁、庄稼铺地不及收割的粮农和屋漏偏遇连阴雨的弱困,心中不禁又充满了“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担忧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惆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