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德国浪漫之路维尔茨堡菲森新天鹅堡维斯教堂 |
分类: 2012德国之路 |
丁克斯布尔(Dinkelsbuhl),位于浪漫之路的中段,是一个保留中世纪风貌的安静小城。图为城门边上的高卢池塘和塔楼。
浪漫之路,实在很难下笔。
本来,她是我此行最主要的路线和目的地,也占据了旅行的大部分时间;路上所见所历,也没有让我失望。按常理,应该泼注最多的笔墨。难下笔的原因,实在是因为写她的人太多了,把她写得已经很完美,在没有信心超越前人的情况下,还不如不写。再者, 350公里中的27个村镇,在九天八夜的游历中,我停留过住过的也有近10个,每一个都大同小异,写哪一个不写哪一个,实在难以选择。
于是,不想纠缠于她的风景。或者说,她给我最大的感受,并非只有她的美景(因为就风景而言,她还不是我所见到的最美丽最震撼的),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想说的,是关于浪漫之路的起源和进程。
浪漫之路并非自古就有或出自哪个名家名作,而是德国旅游局在1950年开始包装的一个“旅游品牌”。当时,德国正值二战后重建与经济起飞之时,到处都有美军驻扎。为了重塑德国的形象,也为了做众多美军及其家属的生意,于是,把巴伐利亚洲从美因河到阿尔卑斯山沿线的某些城市和村落整合成一条旅游路线——这就是浪漫之路的起源。
浪漫之路的开发很快取得成效。这条路线遭受战争的破坏相对较少,许多村镇不仅保留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中世纪的街道建筑,而且,还保留了纯朴的民风和热情好客的气氛。这对于当时的形象受损的德国实在很有裨益。而在美军家属中的口碑又推广到富裕的美国市场,吸引了大批美国人前来旅行和消费,再之后几十年,这条线路开始成为复兴后的欧洲人的选择,并一度成为欧洲最热门的旅游线路。
浪漫之路的开发大获成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国际形象上,都为德国带来了巨大收益。今天的她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旅游线路。在2010年时,还举办了60周年“浪漫庆生”活动,在沿线各个城镇举办像古装游行、合唱节、老爷车游行、温泉狂欢节等庆典,最后与200年历史的慕尼黑啤酒节相结合,再一次声名大振。
行走在浪漫之路上,我总是会想起这一段历史,总会再一次为德国人的智慧和能力所折服。向来与“浪漫”无缘的德国人,却利用自身并不算太惊艳的资源创造了一条成功的“浪漫之路”,而这条路偏偏没有出现在旅游资源特别丰富、民族天性浪漫的法国、意大利或西班牙。
行走在浪漫之路上,没有人会认为她不是“浪漫”的(即使她未必是最浪漫的)。浪漫,实在是一个难以定义的词语,它可以是一首诗、一顿晚餐、一盒巧克力,一束鲜花……而德国用了“大自然、文化与热情好客的人们”三者的结合,为来客缔造了一种浪漫的氛围;再配合德国人最擅长的严谨、周全的管理手段,让你永远不必因为坐不到车而烦恼,不必因为景点昂贵的门票或过于商业化而困惑,不必因为市容的脏乱差而扫兴,不必因为人流过于拥挤而担心安全问题……而正是这些有效的管理成就了更多的“浪漫”,让每一个游客都慕名而来,满心满足地归去。
浪漫之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浪漫,还有许多思考。
浪漫之路的第一站,维尔茨堡的主教宫,巴洛克式建筑的代表,是世界文化遗产。
主教宫及外部花园
维尔茨堡是德国著名的白葡萄酒产区,在这里参观时刚好遇到他们举办的一个露天葡萄酒节。
话说德国人在露天场合喝酒真是有秩序啊,素不相识的人同一桌又喝又吃的,瞧,地面上完全见不到垃圾!
葡萄酒节会场设在离主教宫花园不远处,还有乐队伴奏。非周末下午仍热闹非凡。
维尔茨堡,美因河上的旧美因桥,桥的栏杆上有情侣锁。看来这个方式真是全世界都喜欢。
旧美因桥一景,桥上的栏杆由12座威严的圣人雕像构成。
维尔茨堡老城区的新教堂内部
维尔茨堡老城区街景,这是两座著名的教堂。
温泉疗养地巴特梅根特海姆,这里在13世纪时有德国骑士团宫殿。
骑士团宫殿一角,现在已经成为骑士博物馆。
小镇丁克斯比尔的城门
美丽的小镇丁克斯比尔
多瑙河上的小镇多瑙沃尔特(Donauworth),这个露天广场有点像酒巴街。当晚我在这个小镇停留,亲历了欧洲杯德国1:2负给意大利的那场赛。但因晚上广场人太多,最终没有找到一个座位,只得回酒店观看。
浪漫之路一段,这里是联邦B25号公路,接近终点站菲森。
在公路上,随便拍个照,都少不了森林、草地、野花。
浪漫之路上靠近菲森,有一个小村子有座乡村小教堂——维斯教堂(Wise)绝对不能错过,里面的壁画及雕塑都十分精美绝伦,被联合国定为是世界文化遗产。
维斯教堂内精美的天花壁画
教堂正中的木制雕像,便是誉为有神迹的“被鞭打的救世主”作品,它原是一件普通的雕像,但因为被人们发现基督的脸上出现了“泪滴”而闻名于世,于是18世纪时建造了这座乡村教堂来专门供奉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