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东瀛行之温泉篇三:近距离体验日本温泉文化

标签:
日本旅游温泉游有马温泉日本温泉文化 |
分类: 东瀛浮世绘 |
在有马温泉小镇的某个角落,可找到当地碳酸泉的泉口。这里长年沸腾的泉井告诉人们:
这里就是各个温泉旅馆的总泉源,完全经得起验明正身。
去日本泡温泉,是追随着川端康成的文字而去的。
“穿过县境的长长隧道,就是雪国了……”这是《雪国》的开头,川端康成就这样把读者带入了浪漫、恬静与温情的世界里,它的原形来自一个叫做“汤泽温泉”的地方,位于本州北部的新潟县。随着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文字走向全球,“日式温泉”也由此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标签。
温泉文化的动人之处远不止于雪国的美景与温暖,川端最动情的作品还是那部《伊豆的舞女》,这部作品不单是一部以伊豆温泉旅馆为背景的浪漫而忧伤的爱情故事,而且小说本身,就创作于伊豆的温泉旅馆里。在名为汤本馆的旅馆里,至今还保留着当年川端康成写作的房间,还有他曾经缓步登上的狭窄楼梯。文豪由此而出,而“温泉旅馆”也因此而被赋予了浓浓的人文气息。
日本是个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地理环境造就了温泉处处。据说,日本从北到南,有2600多座温泉,有7.5万家温泉旅馆;每年,日本约有1.1亿人次使用温泉,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数。也由此,日本有了“温泉王国”的美称,都说,没有泡过温泉就不算到过日本。
我的2012日本温泉之旅,虽然没能去成伊豆,也没有看到漫天飞雪,但在有马温泉的四天三夜,也算是近距离体验了一回日本的温泉文化。
千年古镇,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现代化的大型超市或购物广场,只有狭窄陡峭的小街、玲珑古朴的店铺,尽是小餐馆、小酒馆、特产小店铺;再加上温泉旅馆、寺庙、神社遍布其中;虽然未必保留下多少古建筑,但许多新建筑也是循着古风而建,古典而优雅。似乎一切都刻意保留一千年前的样子。走在其中,能感受到那种宁静安逸的慢节奏,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身心也便慢慢放松和舒展。
温泉旅馆,这里找不到国内那种大型的温泉度假村,而大都是小而精致,风格古朴,只有几十间客房的偏多,有些甚至只有十间八间客房。庭院小巧精致,客房高低错落,木质门窗古典雅致。入夜了,灯影绰约,细语哝哝,穿着传统和服的旅馆工作人员,和穿着日式浴衣的旅客,都趿着拖鞋在木质的地板上碎步而过;偶尔在转角相遇了,也只是低头致意。“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徐志摩语),此刻的温泉旅馆,真像一出无声而情调十足的温情电影:安静是主旋律,而内容是关于一次净化身心的朝圣之汤。
日式温泉旅馆的温泉都设在旅馆里,除了“内汤”,最爱那些置于大自然中的“露天风吕”,环境幽静雅致,或松竹相伴,或湖光山色,边泡汤边欣赏自然美景,实乃人生之享受。
体现日本温泉文化的,又何止温泉古镇与温泉旅馆,日本人生活的精致和精细,最是可见一斑。比如:在进入浴池前,要先在池外将身体冲洗干净,带着洁净的身体入池;不能在温泉池内大声喧哗,要保持安静;温泉的温度,不宜太冷或太热;泡汤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为10分钟;频率不宜太多,晚餐前、睡前、早上起床后各入浴一次。旅馆客房里,干净齐整的浴衣、幽香的绿茶、柔软舒适的榻榻米床具,还有一打开纸质屏风门迎面扑来的冬日的暖气……
由于温泉里是无法拍照的,只能图片欠奉了。如果想了解,除非亲身经历了。
这里上一些有马温泉镇的其它风景照片。
有马川,是贯穿有马温泉镇的一条河,据说也有千年历史。
某温泉旅馆的招牌。
在日本,一定会每天喝当地牛奶,总觉得要放心一些。“100%无添加”那!
有马川有发大水的时间,这是警告牌。
以下几张是有马镇的一座山上的风景。这里是观红叶的好地点,但已经过了红叶季节,只剩下“残红”了。
红的叶,白的雪。
古老的树皮。
山上的小河流水已结冰。
路人饮水处的冰柱。
通向山上的道路旁人家。
这里应该说日本近期还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吧!
路边人家门口一景。
我最爱的“关东煮”,在关西吃也不错!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英语好的日本女孩,主动提出帮兔子与兔子家的大萝卜拍张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