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的微笑(五):寺庙游走与流连

标签:
高棉的微笑柬埔寨吴哥吴哥窟五月盛放 |
分类: 本色亚洲 |
吴哥是否真的值得前往一看?总是有驴友问兔子这样的问题。
偏偏,这类问题总是出自那些常常周游列国的驴友之口(也是,难得周游的恐怕更不会先去那儿,大都奔欧美日去了);而所指的地方,偏偏是我认为百分百“不可不去”的一处。
2008年五月去的吴哥,不到一个月后,置身于被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约旦佩特拉山谷里,我却为吴哥落选所谓“奇迹”而忿忿不平(据说是排在第八位的)。佩特拉美则美矣,却没有给我太多的惊喜,不像吴哥寺那样有惊鸿一现的震撼。我以为这只是我个人的喜好问题,问起同行中的一对已经走过60国的老夫妻,他们也同样认为,吴哥比佩特拉更神秘,更值得前往。
几个月之后,在另一个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印度泰姬陵前,我再一次深深地失望。不是她不够美丽,而是我的期望太高,泰姬陵却如此毫无保留,如此张扬,就像一个女子的美丽只停留于外表,而内心却空空而已。这样伟大的爱情丰碑并没有很深地打动我。那一刻,我再一次想起了吴哥,想起了吴哥曾经给我的莫名的感动。
因此,我想说,不要因为吴哥没有评上什么“奇迹”,也不要因为柬埔寨太小太落后,我们就把她忽略了。就像一件珍宝,放置在离我们十分近的地方,我们偏偏要向远处张望,舍近求远。
吴哥古迹,是一个个散落在丛林中的寺庙。既为寺庙,总是有些形而上的东西的,总有些属于精神领域的留存。何况,在那几百年的湮没之后重现人间,当沧海桑田之后这人世间已经不再虔诚不再精雕细琢,它们依然还在这里。
那些天,我便穿越在它们中间。寺庙太多,多到记不清;寺庙各有各有特点和功用,只能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寺庙似是相同又如此不同,以致一连走过几处,也多少会有点“审美疲劳”。
但是,我依然会留恋它们,留恋那种精美和细腻,留恋那种沧桑和不朽,留恋曾经流连的墙角边、乱石旁、阴凉处,在没有人时穿越其中,与它们相对时那谜一般的缄默……
吴哥是适宜一个人静静地游览的,不要说话,不要看表赶时间,不要只是走,有空要停下来,或坐下来,那么,你的心灵就能与它们相互沟通,相互对话。
班黛喀蒂的大门,又看到了高棉的微笑。我不曾想到,穿过这扇门的背后,会藏匿着一个令人心爱又令人心疼的寺庙。就像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美丽由表及里。
每个黄昏,塔顶处就会聚焦一大批等待看落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