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a face of China
(2008-08-18 23:08:58)
标签:
杂谈奥运 |
分类: 兔言兔语 |
奥运了,举国同庆,在家里除了睡和吃,其余时间几乎都在电视机旁。耶路撒冷专辑的风格未免有点不合时宜,且暂不提。
有在北京的女友,嘴里说着上班交通好麻烦生活节奏全打乱,心里面可美滋滋的。东道主啊,此次招待的可是来自全世界的宾客,百年难遇,再苦再累也是荣耀加荣幸啊!问她:“这几天一定打扮得很漂亮出门吧”?她笑:“当然!”
虽离京城千里之遥,我在家里也没事偷着乐:那是因为收到来自另一个千里之遥的意大利友人Davide的邮件,热烈地祝贺并诉说着观看北京奥运的感受……那洋溢着的热情和真诚让人感动;更重要的是,他说了好多遍“感谢”,感谢我带给他的这些欢乐。
有“信”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Davide是位长相酷似球星巴乔的意大利帅哥,是几个月前在柬埔寨的暹粒(吴哥)认识的。他和另外两个欧洲青年都是某个国际慈善组织的志愿者,在暹粒经营着一间青年旅舍,而我那些天就恰巧住在这间旅舍里。第一天,只是相互打个招呼,他说“你是第一个到这儿的中国人”;第二天,早晚出门时礼貌性地寒喧了几句;第三天,坐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第四天,一班朋友一起喝啤酒,谈过去说未来。到第五天分别的时候,已然成为好朋友。
每一天进步一点点的,不仅仅是他对我的态度,还有他对中国的看法。一开始他很惊讶我这样一个中国女子怎么可以一个人背包旅游?后来又问起许多中国的情况,问起奥运火炬传播被破坏的原因(那时候正是奥运火炬在西方国家备受干扰的时候),问起一些我们听来很stupid(愚蠢)的问题,比如中国有高楼大厦吗?中国人可以在公共场合谈政治吗?中国人可以上网吗?……有这些疑问的并非只有Davide,还有同住旅舍的另外一些西方国家的旅游者。记得那一天,我尝试很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但当我发现自己的解释并不能消除他们的疑惑时,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说:“See? I am a face of China.(看,我便是中国的一张脸)”。我发现,那一刻,他们的眉头终于舒展了,笑了。
前些天,有朋友到柬埔寨旅游,我推荐她住Davide的旅馆,刚好那天是奥运开幕式,他们一起观看,欢庆了一夜。我想我的朋友一定也给Davide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在邮件中说,那些天很开心,因为结识了这些来自中国的朋友,令他爱上了中国,也爱上了北京奥运。
很快乐,不仅因为多交了一个外国朋友,更因为这种交往,改变了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其实,这些年来,在与国外的人的交往中,我也常常会听到这类问题。一开始总是哑然失笑,甚至有过忿忿不平,后来慢慢地,心态改变了。我知道,别人的误解,只是因为不了解。当面对没有恶意的误解时,“据理力争”或者“以牙还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你的一言一行,比任何的解释都更有说服力。“I am a face of China.” 我虽然不能代表中国,但我是中国的一张脸,我更愿用这张脸去传递中国人的友善、大度和自信。
承认有差距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在发展中,正在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
事实上,这句话的出处自美国的机场海关。经过的每一个美国城市,都可以在机场入境海关官员的柜台上看到这样的海报文字:You are a face of our nation. (你是我们国家的一张脸。)这本来是用作对海关官员的警示的,但进出重复看了N次,觉得这句话写得真好,也就记住了。
如今,我们做了东道主,我也真的很想对近水楼台的同胞们说:You are a face of our nation啊,别人怎么评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笑脸胜过任何语言,足以让别人感受到一个开明、自信和活力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