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卡拉,几乎所有的游记都用“天堂的花园”来形容她。那些天,当我徜徉在费娃湖畔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我确信没有比这更贴切的形容了。 |
为什么去尼泊尔?
在我出发之前,我看到这样的说法:
NEPAL:N-never; E-ending; P-peace; A-and;
L-love.
无限联想……那儿必定是我寻求的地方——
尼泊尔,和平与爱永在!
还有以下的文字:
有人告诉我,在连绵的喜马拉雅山的南边,有这样一个国家:
国土面积仅点全球面积的0.1%,但这里生长着800多种鸟,500多种蝴蝶,600个特有植物,319种兰花,在方面20公里的范围内有7处世界文化遗产……
庙宇多如房舍,节日超过一年的天数,2000多万人口有3.3亿神祗……
她是高山的国度,但却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在不满15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拥有8座以上8000米以上的高峰;她是世界上海拔差异最大的国家,你可以穿着短袖短裤欣赏世界最高峰。
她又是丛林的国度,她还是动物的王国。你可以住在原始森林里,骑在大象的背上,和孟加拉虎同饮,和独角犀牛跳舞……
她绝对是探险家的天堂:登山、徒步、漂流、攀岩、蹦极、跳伞……
她在“人的一生必须去到的50个国家”中排名第三……
她就是尼泊尔。
——钟朝辉《心灵的异境 在天堂的花园游走》
是以为序。
之所以用别人的文字作序,是因为回来后似患上了一种“归来综合症”,一面尝试适应现实生活,一面沉浸在怀念当中,感想太多,头绪太乱,无从下笔。
写不出更好的文字,前人之述备矣。
还是先上一些图片吧。

|
加德满都的Bauddha佛塔,虽然离我住的地方有点远,可还是去过很多次,它于我的意义,绝不仅是一个“景点”。这是我热爱的一双佛眼,当我与它对视的时候,我感觉到在正视着自己的灵魂;或者说,是我的灵魂正在与我对视…… |
|
在加都的日子里,百无聊赖时总会去杜巴广场溜跶。和这两个打扮工整的苦行僧已经打个好多次照面,却从来没有拍过照。离开加都的那一天,终于还是投了小费入那个化缘的小盆。他们示意我拍照,镜头举起时,他们也同时举起手,就像一句无声的“再见”。 |
|
Pashupatinath庙后山的神祗群,是众神沉睡了数百年的地方。
虽然他们说尼泊尔的宗教很平和很包容,可我每每经过还是禁不住诚惶诚恐,生怕惊醒了众神的甜梦。轻轻的,默默地,来过,看过,走了。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