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明清大街。这条街曾经挤满了富可敌国的财阀,如今,虽然商旅依然兴盛繁忙,但商家们的气度和眼光,实在无法与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
上午,先是参观祈县的晋商老街及乔家大院。
曾几何时,祈县与平遥、太谷等山西城市,在明清时代上因其商业文明发达而被誉为“海内最富”的区域,而其中的“晋商”的雄才伟略及富可敌国更是声名远鹤。祈县的这条老街,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之一。这个名不经传的小城,不仅其商人曾有“汇通天下”的美名,而且文坛上也人才辈出,让人咋舌:王维、温庭钧、罗贯中均出自此地。老街上除了依然保留浓重的商业气息,还展示着不算逊色的诗书之气。
至于祈县郊区的乔家大院,自然是值得一看的。但也许是星期六的缘故,那个人潮啊……且大多是西装革履的看客和吵吵嚷嚷的旅行团。和他们一同穿梭于层层嵌节、重重厅堂的大院里,心情都变得复杂和浮燥。在几间堂室里都多次遇见一个来自德国的老人,他跟我同病相怜:怎么也等不到一刻没有人的时候好好拍上一张干净的照片。
更令人郁闷的是,当时的乔家大院有多间房子都大门紧锁,不让参观。一问,原来是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组《乔家大院》已经进驻,把游客都拒之门外。在我的旅途结束后几个月,这部电视剧就在央视的黄金时间上演了,据说拍得还不错,但我没有看过。
下午,坐中巴车一个多小时后,来到平遥古城的北城门外。
从北城门进入古城,行装太重,先去住宿,一直走到已经预订好的西大街的客栈处,已经逛了小半圈古城了。所住的客栈是明清山西民居风格,选了一个花园旁边的豪华标间,75元/晚。房中大床上还有一张茶几,窗棂、玄关上有文竹和仿古董摆设……很有大户人家的风雅和悠闲,只是就我一个人住,真是太FB了!

平遥古城民居之一。很典型的庭院、牌匾,石狮、屋檐、灯笼、和入门的招财水缸。一切都还保留完好,除了曾经的气度、智慧、财富,以及封建大族的伦理。 |
黄昏时分在古城闲逛,遇见一个拉三轮车的老人,说会带我去一些原汁原味又不需门票的古民居去参观。跟着他的车,我去看了一个四品官的宅第,很是气派,虽只是四品,已经是平遥所出过的最高等级的官员了。这让我想起去年在婺源看过的理坑的房子,相对而言,平遥的四品府第要远比徽州理坑的尚书府第还要豪华、铺张得多!想来,晋商与徽商虽同属势力强大的派系,但晋商更意在把生意越做越大,而徽商更倾向把官越做越大。

平遥古城墙的一段,有些墙体开始坍塌。依然是中国式的城邑文明。 |
入夜后,我独自走在古城的明清街上,依然是车水马龙,商旅繁忙。走了半天,怎么描述这个古城给我的感觉呢?同我所游历过的丽江古城、江南古镇相对,平遥的最大特点就是世俗,她绝对是一个实际、利字当头的古城,是商业文明的最纯粹表现。而在同样古老的城墙下的商铺,丽江的是文艺的、清高的、小资的;乌镇的是婉约的、优雅的、文人的;而平遥的很真实,很俗,很直接。
虽然自命清高的我,向来不太喜欢世俗和商业味太重的地方,但是,我觉得这个小城也有她的独特魅力,我今天只是看到她的概貌,明天会花更多的时间,进入那些收门票的“门中门”去近距离接触她,聆听她。
那个载三轮车的老人,他一路给我讲了他的故事,这个命途多舛的老人,让我感受到了平遥当地人的朴实和坚韧。也许,这便是晋商一度飞黄腾达的意志基础吧。
(2005年3月19日于平遥古城西大街某旅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