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岩最近几个作品的争议声《中国诗人论坛》

(2009-11-28 09:26:09)
标签:

南岩

中国诗人论坛

诗歌

玫瑰之冢

爷悟空

山桃花

武亭

南闽老茂

杂谈

分类: 诗歌文本

南岩抽出十一月几个作品集中在网络论坛发出后,就一直争议不断,说好说坏一大堆,今天集中一下《中国诗人论坛》一些观点。

 

玫瑰之冢:

我看到作者在不停的自我剖析,不停的自我解构重建

然而,最终,在一堆词语的碎片中,我看到一个人试图保持着刀锋锐利的同时,丧失了对于文本的控制力,它们显得那么肆意而盲动。

事实上,我还在这些文本后,听到了冷笑声,是的,这冷笑的表情很显著,但在这同时,更多的冷笑在台下黑暗中爆发出来,那么巨大的声浪,甚至掀动了舞台的幕布。

最后,男根的作用早已不再是性别标志与传宗接代的工具,它的泄欲功能不能得到充分满足,使得一个码字儿的人在初冬阴冷的暗夜里不能安眠。

 

爷悟空:

看好24,但是2的结尾不好。
在我看来,你大概是书写时,或者说书写之前,你被情绪控制了。 正如《做个好人》那首,你开始还能自控,到但渐渐地,,,,,,一泻千里。。。。。。

你试图自省,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想靠文字来表达你的心里,那么,你得先掌控文字。

比如,你想说一把刀是宝刀或者废铁,你以不能仅仅说些词语,你得拔出刀来,你得控制刀,去砍,或者杀人,让它来证明。

 

山桃花:

依然喜欢这些年,真实,感人!然后,空一点空地,安置自己,舀起水/面对脑袋和脖子/绝对不干一件小事比如这句前半节控制点很高,最后一下因绝对一词松懈了,个人感觉,总体思维不错,南岩有自己很独特的架构方式!

 

武亭:

中诗论坛确实好。感谢版主利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在评析中有所学习。也钦佩南岩先生的魄力和勇气。某虽不才,也想凑凑热闹,助助兴。仅就诗中一些具体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到之处请见谅。
   
南岩之诗,令人深思,可读性较强。这种很强的可读性来自诗人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意象上的大胆选择以及语言上的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有鬼才先生所说的,但是更多的恰恰是不稳,我说的这种不稳是看似求稳,其实无处不在跳出语言的惯性,以乱的点求稳的面。这种语言和结构,在谋求平衡。也许正是这方面的原因,在具体的表述中,有时会偶尔出现顾此失彼的问题。
“●我不是自己

/南岩

脑袋除了空
是一片黑色
我努力地试着想起什么
哪怕一个故事也好,可结果
徒劳无功,安静地坐着
以为可以收获嘈杂过后的孤独
月亮不知何时爬了出来
打破黑,露出发亮的白
一点点把我打散
钉在墙上、地板和自来水管
犹一粒粒沙子
经过我的身躯,轰然倒下
压碎一支蚂蚁的队伍中,整首诗给人感觉非常好,但是在
脑袋除了空
是一片黑色
我努力地试着想起什么
哪怕一个故事也好,可结果
徒劳无功,安静地坐着

 

以为可以收获嘈杂过后的孤独里,就有些矛盾了。可以做一下分析:脑袋空空,一片空白,努力地在想。是在说主观上在积极追求,而不是后面所说的以为可以收获嘈杂过后的孤独,此处前后矛盾;也学可以理解为嘈杂的是刚才所想,孤独是想后的孤独,那也只能说明刚才脑子里只是,而不是空白,与上面所言又有矛盾。所以我认为此处应删去一处表述方好。


这些年我干了些什么

又如/南岩

这些年,居无定所,抽烟、喝酒
躲在女人的房间
掰开肉体
一遍一遍地抽打
这些年,过去全失,偶尔
想起家乡,假装过得很好
把谎言嫁接
三十年,为了一件芝麻小事,计划改了又改
人瘦了又瘦
可小事还在,父亲
一句:别出去就回不来了

实在是冷,生前死后,应付一餐
从此,一动不动
历史分开

 

中的这些年,居无定所,抽烟、喝酒/躲在女人的房间/掰开肉体/一遍一遍地抽打这些句,最后两句可以删除,根本没有必要,除了起到填空作用,堵住读者阅读思维的灵性之外,只能是增加了一些俗气。

《走火》的最后一句,本来宕出一笔,可以收意外的效果的,却宕的生硬了,似乎与之前所言关联不大,是凑出来的,引不起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后应有深思与美感。确实有些走火了。本人水平有限,胡乱评点,望以上各位专家给与谅解。

最后说一下,你的风格我最喜欢。只是我能力有限,难登大雅之堂,如有不妥之处,就当没说。

问候南岩先生

祝安

 

●这些年我干了些什么

 

/南岩

 

 

这些年,居无定所,抽烟、喝酒

躲在女人的房间

掰开肉体

一遍一遍地抽打

这些年,过去全失,偶尔

想起家乡,假装过得很好

把谎言嫁接

三十年,为了一件芝麻小事,计划改了又改

人瘦了又瘦

可小事还在,父亲

一句:别出去就回不来了

实在是冷,生前死后,应付一餐

从此,一动不动

历史分开

要学会摸着石头的纹理过河


——读南岩《这些年我干了些什么》

/南闽老茂
   
南岩是石头,而且绝对是个突兀的石头。不是我这样说,是他的诗歌这样对我“说”。
   
有人说他的诗歌语言有粗砺感,我觉得也有点道理,也就拿来说一说。确切些说不是“粗砺”,应该是突兀中显现的粒状感。自然就阻滞了阅读的顺滑畅快,对于写诗,少些过度的顺滑,有时候未尝不是件好事。
   
读有这样语言、意象、诗意“性状”的诗歌,不妨学学摸着石头的纹理过河。也许别有质感,别有蹊径通向一个诗歌文本的特质。掌心所抚,要体会的手感,其实就是一个写作和阅读之间的诗意磨擦系数。大与小不定最重要,关键是摸准到了什么程度。
   
甚至他的突兀有时是挟着整首诗的气势而来的。“这些年我干了些什么”,劈空一问,之下谁也难免兀自难捉摸。前面铺排的,是南岩生活的表征:“这些年,居无定所,抽烟、喝酒/躲在女人的房间”,或者是他人性的矫情:“这些年,过去全失,偶尔/想起家乡,假装过得很好/把谎言嫁接”。但这些对于南岩的生活状态来说,无疑是具有代表性、喻示性的“真实”,可能对于其他人来说,也一样会是不可逾越的境遇模本。三十年,对谁的光阴都不是小数字,南岩的三十年他砸了个“真理”给我们,它太过于真切和令人沮丧了:“为了一件芝麻小事,计划改了又改”。相信绝不少数的人在现实生活中难逃此劫数。
   
南岩要抵给我们坚硬的“棱角”带来的触感,还不就此罢休。还在提“小事”,再起突兀,直至“论证”出:一个浪迹行走的人内心理想史和现实史,被割裂的、无言承受的巨大论调——“一动不动/历史分开”。
20091124临)

 

 

来自《中国诗人论坛》:http://www.chinapoet.net/bbs/thread-79707-2-1.html 

 

南岩的一组作品:

 

●我不是自己

 

文/南岩

 

脑袋除了空

是一片黑色

我努力地试着想起什么

哪怕一个故事也好,可结果

徒劳无功,安静地坐着

以为可以收获嘈杂过后的孤独

月亮不知何时爬了出来

打破黑,露出发亮的白

一点点把我打散

钉在墙上、地板和自来水管

犹一粒粒沙子

经过我的身躯,轰然倒下

压碎一支蚂蚁的队伍

 

 

●这些年我干了些什么

 

文/南岩

 

 

这些年,居无定所,抽烟、喝酒

躲在女人的房间

掰开肉体

一遍一遍地抽打

这些年,过去全失,偶尔

想起家乡,假装过得很好

把谎言嫁接

三十年,为了一件芝麻小事,计划改了又改

人瘦了又瘦

可小事还在,父亲

一句:别出去就回不来了

实在是冷,生前死后,应付一餐

从此,一动不动

历史分开

 

 

●走火

 

文/南岩

 

 

透过一层光,钢筋摩擦钢筋的声音

打在我的左耳

从身体匆忙逃离

越过眼睛所能看见,这是

11月11号之前的一场运动,一首作品

今天,你,把所有写作的人召集,写出文字

用时间丈量

以及那些键盘和手指

然后,空一点空地,安置自己,舀起水

面对脑袋和脖子

绝对不干一件小事

 

 

●把自己埋了

 

文/南岩

 

两年了,和来时一样

穿着体面,身无分文

明天,决定把自己埋了,以乡下的风俗

盛上一碗饭,弄几个圆

挂上几杆白带,堆起一包土

如果可以,再雇上几个人

干嚎几声

从那时起,接近亲人

靠近温暖

回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