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岩读姚付林《等到》《那么近》

(2009-09-27 10:37:41)
标签:

南岩

那么近

等到

姚付林

诗评

杂谈

分类: 南岩评论

南岩读姚付林《等到》《那么近》

 

●等到


文/姚付林


等到天亮
或者天亮以后
我就成为一只纸蝶
有一根埋在土地的线
我永远也离不开
离不开起飞的地方
枯井的朝向
就是我看见的最真实的耳朵
能听见心跳
和两只狐狸私下的安慰
人心的背后
是晴朗的底层的灰色内敛
下面黄土地的脊背
涉足了多少等待的回归
直到天亮
直到黑色的雨滴打湿了夜幕
我成为了一叶舒展的纸张

 

●那么近

文/姚付林


那么近
只是一个小小的念想
错过了群鸟晴空的并集
我单独寻找一块遮挡和休息的云
那么近
我飞了又飞
那么近   我飞了又飞
在离错觉一个单行道的距离
我错过了坚持下半身的直觉和一杯酒
那么近
我来到出生的地方
母亲的行走    那么近
我穿越了通透的湖水
明镜般的照耀洗净污垢和闹剧
从此  坚持一个小小的飞翔

南岩话斋:

 

姚付林,是熟悉而又陌生的,我依稀只记得有一次与玄鸟众兄弟喝酒时,他来过一次电话,那时我喝得八九不离十,也不记得当时具体说了些什么,但我可以肯定绝对没有谈诗,我们只谈了一下生活,谈了一下各自的生活状态,这是我喜欢的,因为我更希望这一批年轻的写作者,当然也包括我,能首先把生活解决好。他给我感觉很谦卑,有着这个社会里写诗者难得的谦卑,我一直都坚持谦卑这一点是一个写作者最宝贵的。第一次真正来读姚付林的作品,应该是这一组,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也按奈不住想为这几个作品码几个字。说好是上个星期发出来的,可我隐隐约约中突然感受到某种气息,说不上来,不知道是在与作者某种心灵上的共鸣,还是什么,现在也不去管他了。

第一首《等到》,一开头就给了我们很直接的一个场景,虽然很多人讲一首作品好关键看前三行是否没有暴露主题,我不这么认为,我更倾向于一首作品的内在结构,一首作品所赋予的意义和是否存在着探索。开头这一个场景是急切的,甚至有些焦急,“天亮”本来是一个很正常的自燃规律,但这里作者赋予了生命的力道,赋予了时间的载重,因为作者将在“天亮以后”化作“纸蝶”。在这里,大家注意一点,为什么是“纸蝶”,而不是其他呢?“纸蝶”本身没有生命,依靠的是“埋在土地的线”,是这根牵绊着的“线”给了“纸蝶”生命,这就为后面埋下了一个引子。当作者想要挣脱时,想要摆脱这种毫无道理的束缚时,却“我永远也离不开/离不开起飞的地方”。这是一种悲凉,一种人生被左右在一根“线”,一根就算挣脱了,也丢失了自己生命的“线”的悲凉,也可以说这是作者内心最深处的反思和痛处。

“枯井的朝向/就是我看见的最真实的耳朵”,这一句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年纪轻轻的作者,居然有着如此深层的社会挖掘,着实让我惊叹不已,这“枯井”在我看来更多指代的是人的内心,是这个社会精神世界的荒芜。“就是我看见的最真实的耳朵”,是作者内心最本真的表达,“看见”和“耳朵”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可经过作者的组合完美呈现出了一种错乱背后的真实“虚假”之感,有了一种看到的不一定真实,听到的也不一定真实的错觉和幻觉,这也就不得不提一个话题: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我们得知道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背后的根源在哪,就是人内心精神的荒芜所致,缺失了信仰所致。

接下来作者通过一连串的内心感悟来表达作者所察觉和深思的“人心的背后”,这里的“两只狐狸”运用得非常到位,把人心的狡猾表达得淋漓尽致。从下面,我更多感受到的是作者的一抹悲观,虽然作者在极力渴望这个社会能向传统“回归”,倾向于人性的呼喊,但不正是这一无力的呼喊更加显得作者的一丝无奈,从而才有“直到天亮/直到黑色的雨滴打湿了夜幕/我成为了一叶舒展的纸张”的苍凉和无力回天的顺从。

第二首《那么近》在我看来,作者是在悟透了一些生活之后的一种自慰,就像一个孩子在面对这个世界时,突然懂得了一点方向后的自我满足。“错过了群鸟晴空的并集/我单独寻找一块遮挡和休息的云”,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宁愿孤独的气魄,这又是一种高傲的姿态,也是一种平和,当下太多人只为一种潮流而“随波逐流”,缺乏真正的思索,缺乏了自己,但作者在这一背景下选择了内心的那块安静地,安静地“飞了又飞”。

我比较倾向于这种状态,因为人的贪念无穷无尽,唯有懂得寻找自己的方向和寻找自己的目标才能在这个世界真正找回自己,而不是在漫无边际的空想里迷失,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所以,我愈加佩服年纪轻轻的姚付林能悟透生活的本末,但这“坚持一个小小的飞翔”又是那么艰难,是那么孤独和寂寞,显得那么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从而唯有我们一起在各自的道路上互相慰籍,才不会孤独和落寞,因为我们都还在路上,都在自己的那块“自家地”进行着安置自己灵魂的工作,仅此而已。

这两首作品,意味深远,所思所感真切感人,把人生和生命众多主题轻描淡写,真是难人可贵,语言很多来自生活。当然,这两首作品也过多使用了形容词,从而破坏了很多意象,留下了很多遗憾,但姚付林还很年轻,写作才刚刚开始,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