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都昌
我的家乡都昌县地处“五水汇一湖”要冲,居南昌、九江、景德镇“金三角”中心地带,南联五水,北通长江,九景高速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方便。全县幅员总面积272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338平方公里,辖24个乡镇,328个村委会,人口73万。土塘镇位于县中南部,距县城33公里,面积53.1平方公里,人口1.94万。都(昌)七(里桥)公路横贯全境。
都昌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先后走出了晋代名士陶侃、宋代抗金名将刘奇、南宋著名爱国名相江万里等一代人杰。境内“山悠水远”、“能阴善晴”的南山自古名甲江南,极巅南眺,八百里鄱阳湖一碧万顷,美不胜收。“扼五水一湖于咽喉”的定江神庙,倚山镇湖,气势恢宏。有着“中国百慕大”之称的老爷庙水域,漩流湍急,神秘莫测。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游都昌时,吟赞诗:“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水隔南山人不渡,东风吹老碧桃花”,流传至今。
都昌地广物丰,资源丰富。水产产品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珍珠 、蟹、青虾、银鱼等特种水产名扬天下
。林、果、药独具特色,藜蒿、紫皮大蒜、黑芝麻 、大白桃 、蔓荆子等享誉四海。地矿资源丰富,白钨、铅 、锌、金 、石英 、硅砂 、陶土
、花岗石、矿泉水等储量丰富 。
在美丽的鄱阳湖畔,广阔的都昌土地上,有很多传说,也有很多风云故事,都昌县城西去5公里,有一巨石倚山临湖,形状如台,这就是都昌八景之一的“陶侯钓机”。陶侯是因陶侃后被封为长沙郡公侯,故人们称为陶侯。相传陶侃自幼丧父,与母湛母氏相依为命,居住在鄱阳湖畔矶山山麓。为了帮助老母维持生计,年轻的陶侃每日都来到这里,一面读书,一面垂钓,以弥补家中不足,以至石台上还留有陶侃读书钓鱼的“擦痕”。一次,陶侃在这里钓到一支金梭,将它挂于石壁之上。当夜,突然风雨大作,金梭化作1条金龙腾云而去。陶侃后来出仕,先后担任过武冈县令、江夏太守、都督令、广七洲军事,并被封为长沙郡公,成了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石唤作“陶侯钓机”。元朝末年到明朝建国初年,在这片土地上,朱元璋与陈友谅两大军团发动鄱阳湖大战,战争以朱元璋得胜告终,此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鄱阳湖的山山水水见证了这次在水战海战史上很有意义的战争。
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我度过了十八个春秋冬夏,走过风风雨雨,家乡现在发展很快,身在异乡的游子感到很是欣慰,题诗以记:
家在鄱阳湖畔住,
窗含无限山川春。
地灵造化育秀丽,
水好天然养气神。
陶钓矶山梭化龙,
朱攻湖口风吞云。
几多游子思鱼米,
风景四时望路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