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湛之晴(1408):虫与蛊

(2022-05-23 22:30:08)
标签:

湛之晴(1408):虫与

文化

湛社琴

分类: 诗歌
湛之晴(1408):虫与蛊
一个叠加
生成另一个
容器里决斗
无数条虫
成就一个蛊
成为毒性最大的

    虫:今天的“虫(chón)”字古代读作hu,像一条蛇的样子,本义是毒蛇。《说文解字》:“虫(hu),一名蝮,首大如擘指。像其卧形。”意思是说,虫(hu)的另一个名称叫蝮,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蝮蛇,它有三寸宽,头部像拇指那么大,字形像蝮蛇趴卧的样子。今天的“虫(chón)”《说文解字》中写作“蟲”,由三个虫(hu)组成,指有足的动物。卜辞用其本义,有时用作“图片”(读作害),“有图片”、“无图片”是古代的成语,大概是见面问候有没有踩到毒蛇的吧。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蛊:由“虫”和“皿”构成,像把很多毒虫放入皿中培养蛊毒的样子,本义为人工培养的毒虫。清代文字学家王筠说:“苗人行蛊者,聚诸毒虫于一器中,互相噉(dàn,同‘啖’)食,所余一虫即蛊矣。”意思是说,苗人有养蛊的习俗,他们把很多毒虫放到一个器皿中,不放食物,让他们自相残杀,最后剩下那一只就是最毒的蛊虫。甲骨文用其本义。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