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之系列三——
敦煌壁画丝巾展现敦煌美丽
——敦煌丝巾重走丝绸之路
走进敦煌,一批富有地域文化内涵的敦煌丝巾吸引了游客的眼球。“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创意啊,敦煌早在千年以前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现在,丝绸又成了载体,向人们展示敦煌的辉煌与灿烂。这样的轮回挺有意思。戴上丝巾,敦煌古老的历史似乎被系在了身上……新加坡游客耀文文披上一条带有唐代藻井(洞顶)花纹的丝巾时,感叹地叫起来。
6月17日晚上,敦煌的沙洲夜市人来人往,最能够吸引女人眼球的莫过于飘逸在女人眼前那些色彩明快的丝巾,她们以艳丽的色彩和独特的画面,让女人们滞步。








“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6月16日15时,在敦煌鸣沙山站下了公交车,向鸣沙山前的大门步行,路过路边飘满丝巾的人行道时,北京游客刘镮之对满头银发的老伴说道。“买条丝巾做纪念吧,肌肤式的手感,华美的图案,这可是浓缩了敦煌壁画的菩萨、飞天、藻井等的头巾,给国外的孩子带条吧,这是我们最后一次来敦煌了,这对久居钢铁和水泥中的兔子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82岁的刘镮之老人是北京高校的一名退休教授,和76岁的老伴是第三次来敦煌。刘镮之老先生说,看到微信中对文博会的宣传,他和老伴就在网上订了旅馆和票,想来看看……公元前48年,罗马的恺撒大帝,在一次为他战胜庞培而举行的祝捷盛宴上,突然脱去外套,露出丝绸长袍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何尝见过如此光彩夺目的纺织品?于是,贵族宫廷男女争相穿用,蔚然成风。当时从遥远的中国进口的丝绸价格昂贵,使罗马帝国流失了大量黄金。美丽的丝绸让两个相互触摸不到的国家连接。
当日下午,斜阳将鸣沙山照得通亮,敦煌丝巾以她艳丽的色泽和驼队一起,构成了鸣沙山独有的风景。不少游客佩戴颜色鲜丽的丝巾,拍照,有人将丝巾系在腰间,有人搭在头上的,还有提在手里摆拍。
四川游客漆洋是将丝巾裹在身上照相的男游客之一,漆洋说在他的眼里,丝绸不仅是装饰品,更是承载着千年文明的鲜活记忆。他这次一共买了6条,除一条留给女朋友外,其余5条都作为礼物慰劳那些留守在公司加班的“兔子”们。30岁的漆洋祖籍四川,在深圳一家网站工作,漆洋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公司是一家跨国公司,外籍员工对中国的敦煌充满了敬意。这次他带队来,就是因为这段时间机票价格低,公司想让在钢筋水泥中忙碌的“兔子”们感受一下大自然的魅力。
哈尔滨游客李若兰说:“现在,丝巾就在我的手边,丝巾上的图案是遍布在敦煌壁画上的飞天,它拖着长长的、轻柔的飘带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轻盈、飘逸,在带给人们美的同时,还向人们传递着古丝绸之路千年的信息,佛教东传、西天取经、东西方文化的交融,1500年的历史从这丝巾中得到延伸。它们跨越千载,相逢在这迷人的丝巾中,让神情融合在一起”。李若兰是一名退休的中学语文教师,她和亲友组团来敦煌。李若兰说,在敦煌的这一周,鸣沙山的门票在三天内有效的特殊性,让她们和丝巾一起在沙漠中尽情地“打闹”了个够。
当日18时,鸣沙山下一名卖丝巾的年轻女孩告诉记者,她姓李,木子李,20岁,去年从敦煌中学高中毕业后就在这里工作了。她说:“丝巾是我喜欢的,我想用美丽的丝巾告诉游客,敦煌就如同这丝巾一样,充满了神奇、灿烂与光华。”
木子李很健谈,她不但热情地向记者介绍敦煌市中心飞天塑像夜晚的光艳之美、党河风情线的灯光之美,而说起敦煌丝巾的文化来,也头头是道。她滔滔不绝地介绍让记者也动心地买了一条。木子李说,敦煌丝巾主要特点就是敦煌图案,一个千古的传奇——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图案装饰,壁画就不完整。敦煌图案是朝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与风格。如藻井五类之一的方井套叠藻井就是北朝平棋图案的遗风,如隋初第305窟方井套叠飞天莲花藻井,井内的莲花中心就有一个三兔得纹样,把三只兔子联成一体,相互尾追,方井角隅画翼兽与飞天、井外有华丽的垂幔,如风动当,这把佛教中的莲花飞天与汉文化传说中的神怪异兽混俣了起来……第407窟的藻井,井心涂天兰底色,画四飞天、二童子、二和尚绕莲花飞翔,井外边饰为翼兽联珠纹,抬头望去会感到空间辽阔。
藻井就是窟顶的中心最高处,井心向上凸起,井外四面向窟顶四坡展开,四角与下竽四坡的边饰相接,上坡边饰又与四壁上部的边饰相联,构成了支撑石窟的骨架结构,藻井则是骨架(边饰)的总领。
木子李的一番介绍,让小小的、轻如鸿毛的丝巾,却又重如泰山。丝巾沉淀了厚重的丝路历史和敦煌的灿烂与神奇。丝巾因为木子李的介绍,而变得更加神圣!
午夜,闪烁的霓虹灯下,喧闹的沙洲市场内,人群熙熙攘攘。男游客觥筹交错,女游客三三两两试戴着丝巾。
夜灯下的沙州市场,飘逸的丝巾将敦煌的夜装点成了充满神秘的光影,丝带飘飘的飞天似乎在霓虹灯下起舞。
本报记者湛社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