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一个用画笔传承敦煌本土文化的画家
生于敦煌,长在敦煌,长期生活在敦煌的本土画家李永军,自幼喜欢家乡,喜欢临摹敦煌莫高窟壁画,从中寻找灵感。他用心去感受,用画去表现,在他的笔下,敦煌莫高窟就是灵动的生活。

水月观音榆林二窟

唐代佛

敦煌飞天

唐代都督夫人出行图

敦煌莫高窟57窟菩萨

敦煌莫高窟220窟舞乐

敦煌莫高窟唐代飞天

敦煌莫高窟唐代飞天
9月16日22时,在敦煌市敦月路云景画院见到敦煌本土画家李永军的时候,作为院长的他刚刚送走了一批游客,还有几个游客在画院里观摩。
李永军,1967年就出生于敦煌杨家桥村,现在是敦煌云景画院院长。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他看到同桌的小伙伴拿着小人书描描画画的,感觉很好奇,就萌生了画画的念头,于是就开始学习绘画,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风雨无阻,经过9年的刻苦学习,1986年进入了梦寐以求的西安美术学院学习。在院长刘文西等艺术家的培养和指导下,为他打下了坚实的造型基础和色彩表现能力,也为他以后的写生和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绘画语言。其间,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李永军每天只吃一顿饭,用省下来的钱去买绘画工具和材料,那时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李永军看到自己的绘画水平在一步一步提高,心里很高兴,也就不觉得苦了。
随着绘画功底的逐渐提高,1990年李永军创办了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研究所,开始了长年的笔画研究、临摹和创作工作。李永军笔下临摹的敦煌壁画内容丰富,绘制精美,作品被日本、台湾、美国和西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博物馆、画廊及个人永久收藏。他曾多次在国内外举办画展。
在常年的临摹,让李永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和艺术风格,最出彩的是敦煌五十七窟菩萨和创作的十八罗汉的绘画。十八罗汉创作主要模拟莫高窟唐代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法表现的,画面人物神采各异,用色和多年临摹莫高窟壁画的手法一致。
李永军擅长工笔画、油画,他的画视角独特,画面构图极为准确、生动,由于他有着扎实的绘画功底,作画极为认真、细致,色调明快,质感强烈。他尤其以临摹敦煌壁画创作见长。李永军自幼喜欢临摹敦煌石窟画,缘于他对敦煌的热爱——敦煌,世界佛教艺术宝库,莫高窟精美绝伦的壁画荟萃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线条和色彩艺术语言,是中国工笔画艺术的源头,沉淀着精深的民族艺术传统,李永军说自己有责任将其发扬广大。
常年的临摹不但提高了李永军的创作能力和水平,还让他植入了当今的某些文化元素,如人物心理和表情的表现中,他都要站在画中人物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后,达到一定境界才下笔。李永军说,自己创作中最难的是临摹到某一阶段,就不能超越自己了。这时,他就停下来,读一些道家、儒家等具有中国传统论理的书籍,这些哲学思想对他的绘画创作有重要的启迪作用,从而使他的画具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
对家乡敦煌情有独钟的让李永军,迷恋着敦煌的山山水水,也迷恋着敦煌深厚博大的文化艺术。李永军说自己时常被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所陶醉,也尝试着用各种手段去表现壁画中的人物,想去追求一种古朴的艺术境界。美术作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向导,就应当是朴素的和自然的,从诞生之日起,他就不再属于某个艺术家个人,而是属于喜爱美术的人们。
李永军是性情中人,画山则情满于山,画海则意溢于海,他的每幅画都包含着对敦煌这片乡土的深情。他时常劝勉自己潜心作画,达到忘我境界,更多地服务于乡情。如今,生长在艺术之都敦煌的李永军,为身在敦煌而骄傲,为自己的艺术向更高的目标迈进而努力着。
李永军是一个心怀梦想的本土画家,每一个梦的实现都会让他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更进一层。其作品录入了《中华名人宝典》、《书画收藏》、《当代书画》等专业报刊,出版有《敦煌艺术》、《李永军画集》等。
本报记者湛社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