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华侨城能成为一家优秀的企业
(2010-09-15 01:23:3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行业研究 |
今天下午去参加华侨城的交流会。稀稀拉拉的几个人,让我想起上个月去万科开股东会的场景。交流会有点像聊天会,人不多,大家交流的方式比较简单,就两三个人在像对话式的提问。对于这个企业还算了解一些,跟踪的时间比较长。投资的时间也比较长,按时间来算有六年了,基本上没有怎么动过。老是过山车,也让很多跟着买的人有老大的意见。
华侨城的模式我比较喜欢,一开始就觉得这个模式非常好:高端地产、主题旅游、酒店;现在又把商业物业糅合进来。华侨城符合我们判断的三个条件:1、产品自由定价,能够抵御通货膨胀;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低于同行获取廉价的原材料,成本可控。2、团队优秀。3、稀缺。
高端房产的需求在中国是有市场的;旅游是未来高品质生活的一个重要元素;酒店是提升物业价值的比较好的手段;商业物业能够深度涵养土地价值。四者合一的模式能够极大的提升所在区域的独立不可复制性。正是这样的优势,华侨城在获取资源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的极大认可,这就为企业的盈利提高的极高的保证。(晚上在东部华侨城顺便看了场彩排表演,感叹,是华侨城把盐田带旺了)
这几年看华侨城的项目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成功的文化因素就是有复制的能力,在旅游资源稀缺的情况能够把主题公园进行成功的复制,这和团队的优秀是分不开的。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判断是值得钦佩的。尤其是在上海的苏河湾项目,给公司在龙头城市树立了地标式的影响。接下来,在北京的扩张也将会让公司获得极大的市场影响力。在深圳不用说,项目资源从无名到中心区,这是一个企业长远的规划带来的。这和管理层的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是分不开的。公司在一线城市的成功布局,未来3 X战略将会带来极强的发展机遇。公司成都、武汉、天津、昆明的布局以及发展势头未来不会比一线城市逊色。
一个城市的旅游资源是具有稀缺性和排他性的,主题乐园,一般在一个城市兴建以后,其他的竞争对手想渗透进来比较困难,这个企业在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垄断优势。(前提是管理团队要足够优秀)。
华侨城也有一些缺点,比如国有体制下的一些劣根性。好在公司是在深圳靠自己发展起来,还不是太严重,这次东部华侨城的事故给公司的管理团队也带来了一些警醒。
看了这几年企业,觉得国内很多企业还在发展的第一阶段,万科、华侨城这些已经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对团队的能力的持续考验,是第二个阶段重心。目前侨城的团队不用太担心,只要目前的团队,我就还准备继续跟着他们走。
一个朋友讲的非常到位:“你为人民服务,人民币为你服务”。华侨城在提升人民的精神需求方面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对他有好感最早源于2000年去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的游玩。后来的欢乐谷,到目前的东部华侨城。华侨城是真正的做到了酿造高品位的生活。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多的生活在华侨城的社会,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08年7月和一个朋友聊天,跟他讲华侨城;10年的8月我们再次聊天,我还是跟他讲华侨城。他是对企业选择非常苛刻的人,他对企业文化非常看重,华侨城有些细节让他不满意,经过一些了解,我觉得这些是可以改善的。
从目前这个企业的发展来看,这是一家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我拿了六年,我相信我的这个判断。
备注:就具体的企业写这些,仅仅就是一家之言,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风险自担。
晚上到大峡谷看彩排,有感而发。该事故处理的最新进展,据了解六名死亡的游客,都已经进行赔付,赔付的标准应该是目前国内事故赔付最高的。轻伤的鉴定出来已赔付;重伤的等鉴定结果再进行赔付。事故的原因,基本已经查明,等待最后鉴定结论。公司表示,虽然和公司没有太大责任,但在公司发生的事故,公司还是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未来将在安全方面提升更高的设备安全检查,从年度、季度、月度、周检到日检来完善和尽最大可能去保护游客的生命安全。
公司原计划2012年2000万人次的游客计划可以提前完成;公司已经将游客提升到3000万人次。这一数据是比较提振人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