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2008年股东大会感想
(2009-05-08 20:30:52)
标签:
杂谈 |
备注:对于企业的观察和感想只代表个人观点,由于我自己认识的浅薄,可能有很大的偏差,不构成任何的对其他人的指导和建议.投资需要自己判断.
时间:2009年5月7日星期四
地点:香港湾仔君悦酒店
阿里巴巴的软肋:
1、B2B商业模式不能产生持续的盈利保障。该公司的B2B的赢利模式是帮助供应商进行宣传、策划、推广,采购商通过阿里巴巴这样的中间角色了解,而后向供应商采购产品,阿里巴巴赚取供应商的推广费(会员费)。这种模式的缺点:供应商和采购商的商业合作成功或者供应、采购达到其期望值的时候对于阿里巴巴的依赖降低,持续的推广费续约的必要性减小,一旦遇到外部冲击,客户流失的概率较高。另外,B2B的这种模式很难吸引到一线品牌企业,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信任源,而公司的业务员提升业绩必须要想很多的办法吸引新客户,这样会给公司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对于公司所宣传2009年一季度的客户增长44%,是建立在推广费从6万元降低到1.9万元的基础之上。另外,公司的盈利模式决定了需要大量的吸引新的会员,在中国互联网的普及过程中,目前还有一个自然增长过程。(假设推广费不降,阿里巴巴的会员费增长又将如何呢?)
2、阿里巴巴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其会伤害中小股东利益。在股东会上卫哲总裁和马云董事长反复强调: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实际情况我们发现过去他们是这样做的,未来有可能会继续这样做:
A、马总在表扬自己没有20元发售而是13.5元发售,说是自己不愿意发的过高伤害投资者。
2008年阿里巴巴每股收益0.26元,扣除利息收入每股收益0.21元,60倍的PE发行还在表扬自己没有高价发行.而08年公司股价严重下跌的时候公司就只回购了300万股(1400万元)---数据来源公司。08年年报,股东会上卫总说董事会授权20亿的回购权利,公司已经回购了1亿元。13.5元发行价,在股价跌到3、4元的时候,公司却仅仅是在作秀式的回购。对于公司价值的判断也许只有他们内心深处才知道。
B、在发行新股的时候,公司的融资投向是4亿美圆投资B2B业务,13亿美圆属于阿里巴巴集团套现,这些钱中10亿美圆发展淘宝和支付宝业务。集团50PE(按08年业绩)套现,却对股东说,我们只找你们要了4亿美圆,用4亿美圆的融资来衡量自己的投资业绩。这种说法可能只有管理层心理最清楚。
C、在股东问及马总何时将淘宝、支付宝注入到上市公司,马总表示:淘宝、支付宝现在还是个孩子,现在还没有考虑是注入上市公司还是单独上市,这个事情3年以后在考虑。这也许意味着到时股份公司又要花高价买回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业务,阿里巴巴集团又可以高位套现一次。
阿里巴巴的优势: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