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2008-07-11 09:26:03)
标签:
杂谈 |
《寻找伟大的企业》序言二-------但斌
持续努力奋斗
2004年的某天,我跟翟敬勇先生当时的女朋友、他现在的太太郝丽慧女士说:“敬勇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在投资领域他一定会非常有成就!”2006年10月3日,在敬勇与郝丽慧的婚宴上我又把同样的话,送给了参加婚庆的翟敬勇与郝丽慧的亲朋好友。我这样说,是因为我相信敬勇一定能做到!
结识敬勇是在2001年,他当时到我在深圳华发路电子科技大厦的办公室来推销股票分析软件。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只是出于礼貌接待他。随着日后的多次交往,慢慢我发现热诚的敬勇人品值得信赖,而且敬勇对他人的能力有很深的了解,并能对他人的需要与情感及时作出回应。
也许是苦孩子出身,一切都要靠自我奋斗,敬勇在社会底层长期的努力拼搏中,对人性的优劣有充分的顿悟。判断人的能力很重要,从复杂环境中走出来,又能保持理想的人,一旦走上顺境往往能快速成长。当然,这也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20世纪90年代国际投资界逐渐风行“关系投资”理念,巴菲特是最好的身体力行者。他认为,投资应该是股东、管理者、客户多赢的结果,因此,挑选优秀的管理者,与他们长期坦诚地合作,是股东当仁不让的职责。只有有了这种基础,你才能永久持股,永远是赢家。我现在常惊讶于敬勇在与投资界和上市公司高管交往中所建立起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常跟敬勇说:“你应该比我们更有成就。”与敬勇深刻交流投资思想时,他才28岁。他的年龄是优势,他可以比我们早10年开始用正确的方法投资,10年复利是很了不起的数字。
在中国已经逐渐精英化的投资界,对于没有读过大学、想从事投资这个行业的人来说,只能靠刚毅不挠的意志力,靠自己的拼搏。前些日子到香港调研企业,同行的一位浙江大学毕业的基金经理开玩笑说:“要不是出道早,现在连在基金里混的资格都没有了。”因为他工作的基金公司,现在只招从北大、清华、五道口、复旦与上海财大五所高校毕业的硕士尖子生。
敬勇像许多有卓越成就的人一样,出身寒门,起点很低。但好在敬勇品德好、韧性足、悟性强,有很强的内在自我激励的精神。而内心自我不断激励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这也是从底层奋斗出来人的一个共同特征。既然会遇到比别人多的困难,又知道自己的差距,就要提高自己的自省能力和换位思考,并保持持续奋斗的精神。勤奋代表个人的承诺,本书中所记录的股东大会纪要就从一个侧面记录了敬勇努力的程度。
无缘亲历股东大会的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此书从中了解或者学习职业投资者怎样在很短的时间里,通过什么样的问题,对一个企业的本质作出判断。当然,你也可以从问答环节中,体会到优秀公司的某种特殊氛围和管理者的人格特质。而且对某些优秀企业的成长,本书连贯的会议记录也会为你提供部分成功的注解。
当然,判断或者寻找到一个真正伟大的企业并不容易,它不仅需要知识,从细微处发现公司本质的能力,还需要养成自己独立、自由思考的习惯。对那些希望通过投资改变自身命运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本书也许能对你观察公司提供很多现实的帮助。而我们也可以从本书中,知道敬勇是多么热爱他的投资事业。献身精神代表一个人的信用,敬勇用他对投资的思考,书写着他在投资领域里的成就信念和进取心。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更有成就?如何看待我们成长关键的30年?从大学毕业开始的第一个10年靠一技之长,第二个10年靠人际关系,第三个10年则靠性格。真正的领导力,取决于性格。所以你需要有更强的承受力,要有面临更大压力时作出痛苦决定的能力。
没有读过大学的敬勇,需要在学识上充实自己,这也是他不断学习与思考的原因。本书也许有不足之处,但只要能激发大家一起思考,也算是为中国的资本市场尽了点绵薄之力。敬勇的人品与性格,我相信能让他在人生道路和投资道路上行走的足够久远。
最后,送敬勇一句我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时引起我内心激荡的话,让我们一起思考:我们为哪一句话而活——我追求什么?我想留下什么?我该改变什么?
但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