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中山陵走到明孝陵的路上,钻过大片大片茂密的树林,突然在前方出现了一个建筑遗址群。难道是明孝陵到了?看了说明牌,原来是明东陵。清东陵大家都知道,知道明东陵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明
东
陵
明东陵位于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距孝陵东约60米处,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的陵墓。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长子朱标先于其父去世后,被葬于明东陵。其子建文帝当上皇帝不久,朱棣(朱元璋四子)便在北京发动政变夺得皇位,对朱标的子孙赶尽杀绝,并将明东陵毁坏。因此,东陵的地点、全貌以及建文帝下落,成了明史待揭之谜。
1999年考古人员发现明东陵寝园前部建筑基址后,2000年2月至4月,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及孝陵博物馆又联合对寝园后部进行考古发掘,从而全面揭开了明东陵寝园的历史面貌。现已证实,寝园从前到后由神道、三洞园门、享殿前门门殿及第一进院落、享殿及第二进院落、四周园墙、中间御道及内外排水系统构成。考古工作者此次发现了享殿台基、殿前月台及两侧台阶、御道等建筑遗存。享殿台基用土和卵石分层夯筑而成,高出地面1米以上,四周用清水砖加糯米石灰浆砌成,十分精致而坚固,台基上还保存着部分硕大的柱础。根据遗迹判断,享殿坐北朝南,为面阔五开间,进深三开间,上覆琉璃瓦,室内地铺金砖的宫殿式建筑。享殿前月台东西两侧有石阶供上下,石阶踏道和垂带基础仍完好保存于地下。
发掘中发现,朱标虽然去世前只是太子身份,但其墓制却完全是按照皇陵设计的。因此,明东陵已被国内考古界列为明代的第19座帝陵载入史册。


朱元璋深知以前的王位之争都是因为皇储的地位不稳定,所以在众多儿子中有意偏袒太子,使太子跃然于众皇子之上,为的是断绝其他皇子争位的念头。
太子朱标天性仁慈,为人友爱,秦王,周王曾经多次犯错,太子都为他们辩解,让他们得以返回封国。后来有人举报晋王谋反,太子流着眼泪在明太祖面前求情,太祖问到:“他要是真的造反,你要怎么处置?”太子回答:“用仁爱感化他。圣人云,仁孝为上,重礼教轻刑法。一个君主,用仁爱之心去驭天下。”朱元璋跳起来说:“放屁,他要是讲仁孝就不会造反了!!宋濂怎么把你教成这个样子!”后来朱元璋试图把太子朱标从宋夫子的阴影里拉出来,跟着他历练,学他的雷厉风行和治国方略,以猛临民。
太子发现父亲虽然教自己儒家学说,做仁爱之君,但父亲自己却不这样做,父亲的言行不一,让太子感到了彷徨。
一日太祖又大开杀戒,太子劝谏说:“陛下杀人过滥,恐伤和气。”朱元璋不作声。第二天故意把一条棘杖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难色,朱元璋说:“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这些刺都给去掉了,再交给你,岂不是好。我所杀的都是天下的坏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当这个家。”有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他的口气并没有吓倒朱标,太子说:“上有尧舜之君,下有尧舜之民。”意思是说有怎么样的皇帝,就有怎么样的臣民,这句话分量实在太重,隐含的意思就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你自己不贤明,怎么能够怪大臣呢?
、朱元璋被惊呆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儿子居然敢挖苦自己!他勃然大怒,拿出当年打天下的气势随手操起武器——座椅,朝太子掷去,朱标身手敏捷,躲了过去,还是让他吓得不轻,回去就生了重病。
后来宋濂也出了事,太子因为与自己的老师关系很好,他在父亲面前为老师说话,朱元璋愤怒了:“等你当了皇帝再赦免他吧!”这是一句很重的话,“难道是说我日夜盼着当皇帝吗?是责备我不该越俎代庖吗?”朱标被训斥之后不知如何是好,想到劝不了父亲,又救不了老师,觉得愧对自己的老师,情急之下就投了宫中的太液池自杀。这可把朱元璋急坏了,虽然平常他觉得朱标柔弱了一些,在处理大臣时老来求情,碍了手脚,可是定下来想一想,朱标宽于待人是仁厚的,将来是个守成之主。急忙来到太液池边,看到太子已经被救上来了,才松了一口气。
身体柔弱的懿文太子,最终还是没能活过朱元璋,英年早逝。年迈的皇帝泪流满面。长子的离去可以说是太祖最痛心的事情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