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潘天寿笔下的水牛

标签:
李可染潘天寿画牛名家特立独行五牛图 |
分类: 看展 |


李可染画牛,始于四十年代初。1942年,他蛰居重庆金刚坡下的一户农家,睡房挨着牛棚,他和一只水牛天天见面,看它吃草、挤奶,终日劳作。到了晚上,牛的喘息声、反刍声、搔痒声常常使人夜不能寐。于是他常挑灯起床,对牛作画。
历史上,画牛的名家也有不少,但只有他把牛朴实无华的性格和充满泥土味的特色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李可染是画牛史上的第一牛人。
别人的牛都是敷彩的,李可染的牛是南方水牛的本色的浓黑。
别人的牛,是古典农村风景的点缀,使人想起闲适、散淡、悠然的传统诗意,那是一种传统诗人、画家眼中的美,与真实的农村有着一段他们不愿真正走近的距离。
李可染的牛,憨厚、笨拙、老实、有些犟劲而又吃苦耐劳,是一群田间地头劳动休息的农民,是真实的充满泥土气和牛粪味的农村。
我从小放过不少牛,都是南方的大水牛。我放牛放到了这样的境界:只要在山脚喊几声,我家的牛就会从山上摇摇摆摆地走下来,走到我身边。
以我对牛的了解,我喜欢李可染的牛。
潘天寿先生偶尔也画牛。他的牛,是牛中的另类。这种牛,年青力壮时是牛中的“猛人”,人人敬畏!年纪大了,哪怕安静地卧着,或在水塘里泡泡,眼中也会偶尔闪过一丝寒光、凶光,叫人想起他们年轻时曾经的凶顽与“霸悍”。
这种牛,李可染先生是画不出来的,只能出现在“一味霸悍”的潘天寿先生笔下。
(两位先生的脸相,就是他们笔下的牛的脸相。不信,您可以仔细看看。)
这种牛,是一个村子的传奇,是放牛人一生津津乐道的话题,是暗淡农村里曾经最鲜活最惊心动魄的那一笔。
这种牛,这种不知多少代牛才能出一头的牛,这种气场强大让人远远看见就心存敬畏的牛,已经在现在的南方村子里绝迹了。
我童年的伙伴曾经有幸放到过这种牛。
这种凶顽霸悍特立独行的牛,在我的记忆里远走越远了。
我敬重这种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