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四神墓门
东汉(25-220) 高155厘米,宽182厘米
1951年绥德县思家沟快华岭汉墓出土。这套完整的墓门由楣、框、扉形一石组成,门楣、门框以阴线刻成规则严整的几何纹图案,两门框下刻由龟蛇组成的玄武,门扉中刻铺首衔环,铺首顶雕朱雀,在扉环下雕青龙、右扉环下雕白虎。朱雀、玄武、青龙、白虎,这是中国古代代表四个方位的动物,所以《三辅黄图》卷六云:“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也有被称为“四神”,山东武梁祠画像石,详瑞图的题榜写道:“白虎。王者不暴虐而白虎至,仁不伤人。”“此翼鸟,王者德及高远则至。”也亦有“祥瑞”之意
2、白虎 铺首 朱雀
东汉(25-220)
高115,宽53厘米
绥德县出土。此石上是以阴线雕出兽面铺首,面目狰狞,口衔圆环,也叫“饕餮”。汉代人认为它贪婪凶猛,又积财善守,所以常把它刻在门上。兽头上还刻一昂首跳跃弯身怒吼狂奔的白虎,环下站立一只翘尾挺胸昂首顾盼的朱雀,为陕北东汉画像石题材和技法中仅见的作品,值得珍视。
3、朱雀 铺首 应龙
独角兽
东汉(25-220)
高107厘米,宽52厘米
1964年绥德县贺家沟砖窑梁出土。此石刻兽面铺首,兽头上站立一展翅朱雀,环中雕以飞腾的应龙,下刻低头作俯冲高翘长尾的独角兽,画面整个构图采用了阳刻加阴线的手法,使画题内容浮出石面,然后在铺首兽面以阴线加刻两眼和朱雀的双翅。这种手法在山东武氏祠、河南南阳、四川新津等地画像石中应用很多,它在陕西东汉画像石中也同样占重要地位。

4、朱雀 铺首 白虎
独角兽
东汉(25-220)
高111厘米,宽49。8厘米
1955年榆林县古城滩梁村出土。这块竖方形石门上刻朱雀衔环铺首,环上兽面站立展翅欲飞的朱雀,环中雕一走形猛虎,下刻一独角猛兽,作者出除了应用概括集中的手法外,又善于挪动几根主要轮廓线,使被刻画的对象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石材的面积要求,如墓门上刻朱雀,一般都保持着威武的姿态,但由于石门长短、宽窄的不同,因而朱雀的形象也随之有了各种不同的变化,并且为了使它发挥守卫墓门的作用,作者更把美丽的孔雀在神态上进行加工,雕成了威武的朱雀。画面上的头生巨角,或系由犀变形而成,姑称之为独角兽,形象威猛,突出了兽类的犷野性格。雕刻者运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不仅把独角兽的弯曲的四条腿刻画和健劲有力,而且刻出它尾部有劲高翘上卷,头部低下作俯冲而前的凶猛姿态,有如怒奔的斗牛,令人感其锐利的锋芒,达到了作者的预期效果。门扇石上朱雀四周空隙中,还添刻有小鸟、羽人、走虎等,使整个刻石画面成为一件有性格、且具特色的优秀作品。

5、朱雀 铺首 青龙
东汉(25-220)高112.5厘米,宽42.5厘米
1957年绥德县出土。此石呈竖长方形,为墓室门。汉代高级建筑物的大门,常饰有铺首,往往铜上鎏金,所以被称为金铺首。铺首在汉代以前多施用于器物之上;在居住门上施用铺首是汉代才流行的。铺首是用于敲门,兼以增加房屋的美观。它还被统治阶级用来壮声势、助威仪。司马相如在他有名的《长门赋》中说:“挤玉户以撼金铺兮,音噌呃而似钟声”,就是描绘铺首的威势。近年来还在陕西兴平茂陵附近发现有青玉制作的全国罕见的一件大铺首,造型优美,气势壮观。
此石上刻的展翅翘尾朱雀及向上奔腾的青龙和兽面铺首,均为减底雕刻,部分减底似未完雕饰而即被使用了的门扇。但能以简洁的手法刻成粗壮有力的阴线,显示出生动灵活的形象,成为汉代石刻画中独树一格并能充分表达汉代艺术健康、质朴、雄伟的特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