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民间开灯习俗
(2016-02-17 23:21:25)
标签:
开灯灯酒丁 |
分类: 承祖轩·雅俗共赏 |
本文所述的“开灯”,是广府民间习俗,“开灯”的“灯”,实为“丁”的以音寓意,指男丁;“开”则为始也,广府习俗历代流传有“正月灯节”,凡上年(按旧历计算)某家某户生了男孩者,称“添丁”。到新年正月大族人家需挂花灯于祠、一般均挂灯于堂之神位前,一子一灯,以酒脯祭祀先祖,因此每个男孩第一次以他名义挂灯称为“开灯“,之后每年正月灯节祭祖也“挂灯”,一般至十五、六岁成丁行成人礼则止。其灯多为莲花灯、八角灯等,实为纸扎灯笼。每年所挂的灯,从正月灯节挂灯起,需点灯长明,古代为油灯,现代则多以低瓦数电灯代替。一般正月十五“庆灯”,十六“结灯”、即不必点灯,只是原位往上悬挂高一些(因点灯每天添加灯油,开始挂灯时一般低些方便)。此灯最终在本年择日“化灯”,化灯当天拜神、祭祖时与衣纸、祭品等一起焚化,化灯时间则不尽相同,有的结灯后择日化灯、有的清明祭祖前化灯、有的年底大扫除后“谢灶”(北方小年)前择日还神才化灯,均依据当地村庄约定俗成的习惯。
至于正月灯节的开灯日,也是各村族成例,一般从正月初二开年后至正月十五庆灯前,笔者所在的村族为正月初十,即今天,故有感撰本文。而古人在选择这日子时还挺科学、和谐的,往往一乡之中,邻近村族自觉回避,以轮办形成习惯,以便相互致贺、饮宴。
因此凡是生下男婴,均称之为“添丁”;而生下女婴则称之为“添口”。农业社会传统上男耕女织,家、族均以父系传承,官方户籍管理亦以此为依据,形成人文文化上对添丁极其重视,这有各方面继承的需要,同时一个家族的兴衰看劳动力人丁是否兴旺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广府范围大,各处乡村各族例,开灯习俗也不是完全一致。“开灯”(或“挂灯”)是一种很庄重的仪式,是传统上的红白事习俗之一。家境好的家庭大排“灯酒”宴请亲友,以示庆祝,亲友纷纷到贺,并备利是、贺仪给孩子祝福;主家则以甘蔗、煎堆等带有寓意的东西回礼宾客。“开灯”仪式包含上告神明、先祖,同时敬告亲友,以示“香灯继后、代不乏人”。
开灯用的纸扎灯上一般还要放上利是、慈菇、桔子、红枣、花生之类吉祥物,各有寓意。然后抱着新丁、带上灯、祭礼等分别到各直系宗祠(有的还要在附近供奉各神的庙宇、神庵)依次拜祭,最后在家中供奉先祖的正堂悬挂。在宗祠挂灯时拜祭时,还要将新丁的名、行、辈和生辰、连同本生父母、祖父母资料上报祠堂掌管“太公栊”的族老(主管族谱和户籍资料的长者),作为户籍原始登记,以便各村各姓氏定期上报保甲(相当于现代的乡镇行政级别)。入册祠堂后,该新丁则享有本族所有男丁应该享有的福利,例如“太公分猪肉”分“金猪”等。同族共祠同一天开灯的新丁,按照传统以出生先后次序依次祭祖,有的村庄由祠堂统筹当天在祠堂摆灯酒宴请族中父老以及各自亲友,使整个村族热闹非常,一派兴旺景象。
按:广府开灯习俗各县各乡或有差异,请读者补缺,本文未尽交代敬请免责。祝今年灯节开灯的孩子平安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