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 撰《大盛公八秩寿序》
(2009-03-10 13:22:51)
标签:
曾氏族谱曾国藩 |
分类: 承祖轩·曾国藩研究 |
演注:录自《太平曾氏六修族谱》原文无分段、标点。
①登木天尺五归:出自诗
②道光十九年八月(1839)文正公访宗邵东曾氏,谒“笃亲堂”
③出自诗词:《马伏波事》
【作者:宋·薛绍彭】
【诗文】:人生在衣食,但取饱与温。
④
据史志记载:黄叔度名宪,字叔度,生于东汉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汝南慎阳人(即今河南省正阳县人)。叔度家世代贫居,然叔度自幼苦读经书,遂成饱学之士。有一次,颖川名士荀淑到慎阳(即正阳)游学,在客栈里偶遇黄叔度。当时,叔度年仅14岁,然其不凡的学识谈吐、坦荡的君子品格和宽阔的心胸气概使荀淑深深折服。在一番酣畅淋漓且意犹未尽的秉烛夜谈后,两人结成了忘年之交。青年时代的黄叔度因博学多才、胸怀磊落被举荐为孝廉,派至京城洛阳为官。在那儿刚呆了一段时间后,叔度内心的美好理想就被吏治腐败、豪强割据的残酷现实击了个粉碎。正直而倔强的他既不肯趋炎附势,又不愿同流合污;便毅然辞别官场,返回故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闲而又无虑的田园生活,再无丝竹之乱耳、案牍之劳形。东汉延光元年(公元122年),黄叔度在家中病故,终年48岁,被世人尊称为“徽君”。汉吏陈蕃在青年时期也经常造访黄叔度,探讨、交流学术见解。后来,陈蕃虽官至太尉、太傅,位列三公,却依然念念不忘曾经在学术造诣和道德操守方面给了他莫大帮助的益友黄叔度。他经常感慨说:“假使叔度还在,我是绝不敢先佩带相印的………”
⑤诗经·小雅——《隰桑》
隰桑有阿,其叶有难,既见君子,其乐如何。
隰桑有阿,其叶有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既见君子,德音孔胶。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⑥甲寅:咸丰四年、1854年。
⑦星沙:今湖南长沙市星沙县。
⑧同庚契:即同年(或年龄相仿),结为好友(或谊兄弟)。
⑨八秩:八十岁。
⑩范文正: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谥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苏州吴县人(现江苏苏州),是大中祥符期的进士,在宋仁宗亲政时期担任右司谏一职。在家乡置义田,立下规则,专门帮助贫苦乡亲、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