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宗圣宗圣庙曾子庙 |
分类: 承祖轩·曾氏历史 |
上图:宗圣庙大门
上图:宗圣殿
上图:先贤曾子像(莱芜侯蒧公、宗圣公之父)
上图:宗圣公像
上图:乾隆御碑亭
上图:万历碑亭
宗圣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城南约20公里的满硐乡南武山之南,庙东即南武山村,该村今有约五千余曾氏族人居住,乃明嘉靖年间奉旨回迁守庙、林的宗圣公后裔。宗圣庙始建年代俟详,原名“忠孝祠”。明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重建后更名“宗圣庙”,当时只是建了庙堂仅有正殿、寝展、东西庑、戟门各三间。明正统十年,继于庙右创建莱芜侯祠三间。明宏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再次扩建,明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完工。明嘉靖、隆庆年间,宗圣庙曾两次毁于战火。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宗圣公六十二派孙翰林院五经博士承业公凑请重修,当年九月动工,年底竣工。这次重修,奠定了迄今的布局和规模。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光绪等年间因建筑风化、雷击、火灾等不同原因的损毁,均由官府出资进行多次大修。最近一次大修是2002年,由曾宪梓博士出资五百余万重修,2004年竣工,当年九月重光。由宪梓博士倡议,并带头捐资新建“曾子大道”以及牌坊亦于2007年9月建成。
宗圣庙是明代建筑风格的官式建筑群。宗圣庙座北向南,呈长方形,南北长23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27600平方米。四周红色围墙,平面布局以中轴线分正、左、右三庑,共三进院落。主要建筑物30余座,殿、庑、亭、堂70余楹。庙内碑石林立,古柏参天。
宗圣门 是宗圣庙的大门。为三间悬山式建筑,长12.08米,宽8.06米,高7.5米,六扇门扉。戟门是宗圣庙的二道门。长11.8米,宽8米,高7米,形式与宗圣门同。不逢大祭,宗圣门、戟门均不开中门。平时人役出出,均走左右侧的育胜门、景胜门和戟门两边的角门。
宗圣庙的核心建筑宗圣殿,是供奉宗圣公的主殿堂,坐落在中靠后部,宗圣殿7楹5间,通长34米,进深19米,两檐九脊歇山式,高15米。大殿飞檐挑角,彩绘斗拱,望板描龙。殿门上方有“道传一贯”牌匾,是清朝雍正皇帝御笔赐匾。门顶“宗圣殿”三字牌匾是曾宪梓博士亲笔所书。殿内透雕龙凤神龛内供奉宗圣公彩色塑像,冠冕衮服,双手执圭,神态安详。两侧陪祀有他的弟子述圣子思和子思再传弟子亚圣孟子的塑像。
东西庑位于宗圣殿前两侧;寝殿在大殿后面,祀有曾子及其夫人公羊氏;三省堂在东院内,与宗圣殿平行。为纪念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之语而建;西庑是供奉莱芜侯祀是宗圣公父母的祀堂,始建于1445年(明正统十年),1579年(明万历七年)扩修。东西庑建有启圣殿、复圣殿、崇德祠、报功祠,咏归门是莱芜侯祠的正门。启圣殿是莱芜侯祠的主要建筑,殿内供奉宗圣公父亲点公的塑像。复圣殿位于启圣殿后,是宗圣公父母的寝殿。
御碑亭两座:“万历碑亭”位于二进中轴线东侧,为重檐八角歇山亭式,内置万历皇帝赐“重修宗圣庙碑”。“乾隆御碑”位于宗圣殿正前方,为重檐八角亭,亭内竖立乾隆御笔的“宗圣曾子赞乾隆御碑”。庙内还有甚多不同年代的碑记石碑。
撰文:曾昭演
前一篇:文庙祀奉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