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记录着
——记成都七中学生电视台赵一丁老师
成都七中学生电视台流传着这样一则段子:
“学长,我找不到赵老了。”
“空调那边。”
“没人啊?”
“……空调里面!”
赵老是学生电视台的总负责人,特别怕热。每年九月份电视台新成员的欢迎会上,台长的引入词总是这样的:“大家看到空调下面的那位没有?那就是我们亲爱的赵老!”
成都七中教学楼内是没有配备空调的,电视台的成员凭借那充满氟利昂的大家伙,在校园里走路都恨不得横着走,觉得受到了天大的优待。当然,电视台设备的先进并不体现在空调上。它是一个拥有着七种聚光灯,四种麦克风,幕布、舞台、观众席齐全的四壁隔音演播厅。外加上按钮可用摩尔计数的操控间和配备了二十台苹果电脑的编辑室。听学长学姐说,如今的电视台是赵老一手打造出来的。它刚成立时仅仅只有两间教室的大小。但赵老觉得没有舞台的电视台不叫电视台,在学校建新楼的时候硬是拉着校长要下了楼顶,在那宽敞的天台上建起了演播厅。
我们常常在背地里想象并模仿着赵老为了电视台与校长唇枪舌战、据理力争那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但现实生活中,我觉得只有“和蔼可亲”这个词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赵老好像和谁关系都很好。电视台里每进一个新成员,他都会特别真诚的说“我和你们班主任好得很呐!”一次,赵老紧急找到我“快点快点,你去代替那个主持人,她被她们语文老师叫去做什么嘉宾去了。我只有放人啊,没办法,我和她们语文老师好得很呐!”又一次,生物文老师找我出校园拍外景,赵老嗖一声窜到文老师面前“你把我的台长带走了,我怎么搞活动啊!”但结局是,赵老把我送到门口“去吧去吧,没办法,我和文老师好得很呐!”
赵老总是笑,见谁都笑。想要迎上他微笑的目光倒也很困难,因为他眼睛太小,笑起来就找不到了。或许也是眼睛太小的缘故吧,有一次同学偷偷撩起他的裤脚,他竟没有看到。直到大家惊叫出来“赵老的袜子是大红色的!”他才受了惊似的在一片前仰后合中慌忙逃窜。现在想起来,他那天的脸应是比他的袜子还红。
如果你认为赵老很温顺,你错了,赵老也会耍性子的。曾有学生组织的同学气呼呼地找到赵老,问刚进行的大型比赛为什么没有电视台摄像。赵老半躺在沙发上,慢悠悠的说,“你以为电视台是跑腿的?你们没来请,我们凭什么去啊!”后来那个同学恭恭敬敬地来请赵老摄像,赵老却回他“不去,电视台不是想请就请得了的,不去不去!”当然他最后还是被拉去了。那次摄像中,放音乐的同学正对着舞台的演员,镜头怎么也避不掉。赵老把电脑往我这边推了推,指着屏幕,摇着头,表情很忧愁,“不专业,真是不专业……”没办法,他是个做事很认真的人。
每一学期,赵老都尽全力请到四川电视台的老师来开讲座。赵老说他自己不懂主持不会表演,但电视台的孩子必须是专业的。他把我们的每一次主持都摄下来,在台里播放。谁头抬的角度没有对,谁脚站的方式没有对……胶卷记录着一点一滴的细节,它带给我们的,是看到其他同学扭曲表情时笑得合不上嘴,是看到自己时恨不得钻到桌子下面。但更重要的,它第一次让我们以全新的角度审视自己,思考眼前那个最陌生而又最熟悉的面孔,她的举手投足、她的一颦一笑,在这一两年中究竟改变了多少成长了多少。毕竟每个人都是装在自己躯壳里的演员,有多少人真正跳出来观看过,又有多少人真正审视过自己正在扮演的角色呢。
我记得一个春天的中午,阳光漫洒,空气中是烤面包的暖意。赵老果断停止了我们的会议,要去天台上晒太阳。大家兴致勃勃地把椅子拖出去随意拼在一起。我们七横八竖地躺下,躺在这个城市一处阳光闪闪的天台上,仰望头顶一方天空。赵老说过,摄像的人永远不应出现在镜头里。他们的任务是生活,是记录。尽管银幕前的人看不到,但他就在那里。观众席一片漆黑中,摄像机的红亮点,他就在那里。庆典现场,无人回望的一角,他就在那里。成都七中,天台上,电视台,他就在那里。赵老就这样记录着成都七中的点点滴滴,无数次站在摄像机的背后,默默地看着我们,默默地铺陈着他的情感。我曾想,多年之后,还有没有人会记得这里,或者说,还有没有人会记得我们呢?当一届又一届师生来到这里,在荧幕前欣赏这所学校的巨大成就与辉煌时,有没有人,会想起他呢?我们在大大的世界里小小的存在着。日光下的宇宙尘埃,我们比这些还要渺小。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却记录着心中浩瀚的宇宙。
http://s16/mw690/001p6PQygy6DW6OeETtff&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