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要有迹可循,有光可追

标签:
情感图片杂谈 |
分类: 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

2022年7月25日-31日
二伏,炙热的一周。这一周气温基本都是30度以上,每天都是湿漉漉的,晚上还好,又会凉风习习,基本不会被热醒,可以睡个安稳觉。
退休一年有余,企业年金终于下发了,周一去单位签字。退休的人都有一个同感,就是都不愿再去单位了,我也一样,总感觉那个曾经那么熟悉的地方,突然的生疏和遥远了。以前听退休的人说,企业年金是一次性给一部分,剩余的部分10年内发完。今年政策又变了,我们是先发一半,然后再每月打一千多,期限是一年,最后剩余的那部分每人每月打160,没有期限,一直发下去。
我这个不识数的人刚开始听到还很欣喜,以为国家怎么这么眷顾我们这批退休的。后来才明白,这部分钱全部领到手得是80岁往上,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有这份幸运。真会算计,无语了。一个同事说的好,要想不吃亏,就得一直活着。但是有什么办法,你也得签字按手印,谁又能计较得起哪?

周四晚上女儿回来了,只要和孩子在一起,我就感觉是最幸福和美好的时光,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这么说若女儿看到了肯定要喷我,最近东方甄选的董宇辉成了我们家的公敌,因为只要他直播,我几乎每场必看,简直就是入了迷,喜欢他的真诚、朴实、才情和风趣,家人却觉得我是顾此失彼了,尤其是女儿,有点儿和董宇辉争风吃醋的意思哈,但如果两者做出选择,我当然是陪女儿重要了,哈哈。
上一周的周记,我说当个好妈妈是一生的学问,我要向有能力的人学习,女儿留言道:你老好了都,不用学了都。我说这评价太高了吧,女儿又回,能挣钱会干活,偶尔烦人点就忍了。哈哈,我和孩子的关系还是蛮亲近和谐的,我们一直都是彼此的依傍。我们之间不存在有什么不能沟通的事,凡事我都愿意站在女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更愿意把我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她,每次女儿回来,看到我为她忙前忙后,都会感觉不好意思。我说,这有什么,这既是妈妈的幸福,也是你的幸福。对孩子我一向没什么过高的要求和期待,正如苏轼所愿,“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这周没看新书,只是把俞敏洪的《在岁月中远行》那些划线的部分又重新翻看了一遍,加深印象和理解,这也一直是我读书的习惯。他在《光阴的故事》中写道:人生要想开,不要太纠结于蝇营狗苟的事情,但飞鸿掠过天空,还是会留下美丽的身影和动人的长鸣。记录自己的日子,不为他人,只为自己的人生更加充盈。
是啊,人生谁没有几件“蝇营狗苟”的事,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此,岂不是太把那些苍蝇和狗当回事了,说实话,它们不配占用我们宝贵的时间和心情,哪怕是一点点,遗忘和忽略才是最大的轻蔑。还是多想些美好的事情,保持愉悦的心情,把平淡的日子记录下来,可以用文字,也可以用照片,让我们的人生有迹可循,有光可追。
还有他的《忙和闲》里写的:有一天晚上,我孤独一人坐在月光下的树林里沉思,突然意识到真正有效的岁月来日无多了。就算我能活到一百岁,但身手灵巧、思维活跃、青春犹存的岁月最多也就到八十岁吧。如果自己老到了没有思想、没有期待,没有行走世界的身体,老到天天坐在太阳下打瞌睡犯糊涂的地步,就算活着那也没有什么意义和质量了。按照有效日子计算,到八十岁也就是八千多天不到了。因此无论如何要把每一天过好,把每一天都过得值得回味,过得有意思。
俞敏洪和我都是60后,他的对岁月和年龄的思考,同样适合与我。自退休以来,常常生出一种无所适从的迷茫。“你是生活了一万天还是生活了一天重复了一万次?”当我看到这句话时,忍不住的想要追问自己,其实这就是在提醒我们,每天要活得有意义。即使像我这样,哪怕每天足不出户,也不要忘记喂养自己的灵魂,多读读书,增长见识,明辨是非,不断的丰富和提升自己。

正值暑期,看到很多地方都游客爆满,虽说读书、行走,都是开阔自己的方式,但如果你所到之处都是人声鼎沸、寸步难行,还哪里是开阔了,简直就是窒息和促狭,所以我一般是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出行的,因为我不能得到自己希冀的那种情境和养分。
快一年没有外出旅行了,“岁月催人老,山川记子游。”现在好像唯有旅行,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丰盈和律动,太想念那些山山水水了,想念古镇,想念大海,在2022年余下的几个月里,要寻找时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