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古镇——灿烂与悲怆(3月17日)
标签:
旅游情感图片杂谈 |
分类: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

有人说,到无锡,不能不去惠山古镇。惠山古镇是国家5A级景区,地处无锡市西、锡山与惠山的东北坡下,距市中心仅2.5公里,依偎着蜿蜒流淌的古运河。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号称无锡历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馆。
刚一到那,感觉古镇还是蛮热闹的,人来人往,一派繁华。先在老街上走一走,那是无锡老街坊风貌保存完好的唯一街区,那里更以中国罕见的古祠堂群为特色。在方圆不足4里的古街巷间,竟分布了大大小小103座不同时期的古祠堂。从1500年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祠堂名目繁多,涉及80多个姓氏,180多个历史名人,是古镇别样的前世今生。
古老的祠堂,承担着家族的使命,延续着先祖的遗训。我看到古镇上有许多“忠孝”、“仁义”的字迹,从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地方的古训与传承。可惜没有时间去一一探访,那是古镇最灿烂的脉络,也是无锡百姓集体的荣光。
古镇比我们想象的要大,进古镇不需要门票,但是惠山古镇除了老街、祠堂群,还包括锡惠公园,里面是俊逸秀丽的锡惠二山,还有寄畅园、天下第二泉、惠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不能不去的地方。乾隆把“江南第一名山”的美誉给了惠山,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文人墨客,在经过京杭大运河时,都要来惠山一游,并赋诗赞誉。
但不知是不是因为要门票的缘故,那里面的人特别的少,与外面比起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门外是滚滚红尘,门内是寂然清静,禅意悠悠。从热闹嘈杂的古巷来到宁静的锡惠胜境,仿佛走进了一方净土,一时清风旷远,喧嚣皆空。
正是微雨的初春,汪曾祺在《花园》里说,报春花开在灰色和褐色的老房子前最好。那里正是那样的“最好”,古树、老屋、樱花,到处都是婉约和诗意的景致。行走其间,伴着影影绰绰的春光,有一种淡然出世的感觉。只是缺少了《二泉映月》的悠悠琴声,来抚慰旅人的疲惫和沧桑。后来,是无锡街头一个卖艺的拉二胡的老者,了却了我的这个心愿。
锡惠胜境,也让帝王将相为之流连忘返。乾隆皇帝一生六下江南,竟七次登临惠山,然后必住惠山脚下的寄畅园。这座精巧秀丽的园子,成了他最为心仪的地方。它依山傍水,园内流淌的便是“天下第二泉”的泉水,与古树花草、曲径回廊、蜿蜒石桥,相映成一方绝美的世外桃源。乾隆还以此为蓝本,在颐和园万寿山仿建了寄畅园,起名“谐趣园”,可见寄畅园所给予他的是无尽的乐趣。那里的御碑亭是乾隆几次下江南游惠山寺时的御书诗篇,他用诗词表达了自己对惠山的眷恋。
茶圣陆羽痴迷于惠山泉水,发出“惠山寺石下水为天下第二泉”的感叹。自此,这惠山泉水被文人雅士争相品尝,甚至成了珍贵的皇室贡品。自古以来,关于天下第一泉的排名一直争论不休,唯有“天下第二泉”非惠山莫属。那泉水甘甜可口,清爽怡人,是煮茶的珍品。据说苏东坡在江南一带为官的时候,专门携茗茶来到这里用“天下第二泉”的水来煮。有诗云“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好多年,总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喝茶修心。这些年虽对咖啡痴心不改,但它太热烈了,不敢过多触碰,茶却内敛含蓄,可以时时相伴。退休之后,一壶茶,几本闲书,几段旅程,便可慰藉余生。一生坎坷,却依旧豁达乐观的苏东坡,一杯清茗入口,便把尘世间的所有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可惜,我们现代人缺少的正是东坡居士的这种心境与洒脱。
瞎子阿炳的旷世之作《二泉映月》就来自于“天下第二泉”,也许唯有他听懂了那泉与月的诉说,才创作出如此闪耀与凄婉的乐曲。我们特意找到阿炳墓,那里更加的寂寥和空旷。墓地呈半圆形像一个音乐台,面积742平方米,前面是阿炳佝偻着腰拉二胡的褐色雕像,陪伴他的是青草、野花和树木。人生多少悲苦苍茫之事,皆藏于青山绿水间。比起生时的窘迫潦倒,死后能有一个这样的安身之所,也算是对这个天才音乐家的一点慰藉吧。
中午,在古镇来了碗当地特色小吃葱油银丝拌面,吃的是心满意足。然后来到古镇的“龙头河”边,乾隆到江南巡游时,曾12次从眼前这条小河上经过,并停靠在这里,悠闲地欣赏着这个古镇的美景,因此这条河也叫“御河”。
这时古镇上的人少了许多,静静地坐在河边,想到千百年前,乾隆皇帝曾踯躅于惠山古镇的春雨里,尽享惠山的泉水与月色,为这里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可惜那时没有《二泉映月》来作伴,否则这首美妙绝伦征服了世界、被享誉全球的指挥家小泽征尔称为“应该跪下来听”的曲子,会不会也感动皇上,从而改变了阿炳的命运,给他一个不那么凄惨的结局哪?
“小小无锡景,惠山二泉月”。到惠山古镇,不知为什么,最打动我的还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这个民间音乐大师的故事。比起古镇灿烂的人文历史,我感触更深的是“二泉映月”的悲怆。此时,打开音响,聆听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千回百转,苍凉悲壮,天地悠悠,月色茫茫,泉水匆匆,荣辱沉浮无怨尤,不觉间泪水已模糊了双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