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之行

(2018-06-11 20:15:32)
标签:

杂谈

情感

图片

旅游

分类: 桐花万里路,连朝语不息
西藏之行



对西藏的向往由来已久,但那时候还很年轻,特别惜命,尤其看到去了西藏却把生命留在那里的报道,便想去是不可能的了,也就是想想而已。这些年,对生死看的比较开了,心智也比过去成熟了不少,想要去西藏的念头又冒了出来,突然觉得再不去西藏,真的老的去不了了。

或许,也是一种宿命的牵引,201852日,我和夫开启了我们的朝圣之旅。一向喜欢自由行,这次却很没底气地报了个旅游团。开会的时候发现团里几乎都是六十多岁的老年人,真佩服他们的勇气,看来我是低估了自己,原来去西藏是可以不分年龄的。只是后来有些遗憾地发觉,这些人都是因为猎奇和凑数而去,并非为了信仰和执念。不禁要问,遭了那么多的罪,损失了那么多的脑细胞,却如此的盲从和随波逐流,值吗?

朝圣之路的确不轻松。去之前,提前十天左右,停止了一切运动,并冲泡红景天,预防高反。听人说身体好的更容易高反,反倒是身体不怎么样的倒很适应。想到自己平时每天都要进行有氧运动,身体也没什么毛病,貌似属于易高反人群,内心很是忐忑。走的时候,没敢太声张,本来想出行的时候在朋友圈发条状态,骄傲地宣布,朝圣之旅走起。但想想还是忍了,怕自己咋咋呼呼、敲锣打鼓地去了,到了那里却因高反严重,不得不打道回府,那可就悲催了。

去西藏,无疑是一场体力和心力的双重考验。攻略上说高反欺男不欺女,欺高不欺矮,欺胖不欺瘦,按照这种说法,事先预想夫肯定比我高反严重,然而事实却是他几乎没什么反应,而且和在家里一样上蹿下跳的,反倒是我被高反折磨的苦不堪言。这一行,可谓一路美景一路高反,一半清醒一半迷糊。这一路,经历了嘴唇乌紫、呕吐、发热、头痛、浮肿、甚至神志恍惚,最严重的时候竟然萌生了退意,但是看看团里那些大叔大婶们都在咬牙坚持,自己比他们年轻,有什么理由退却。

正像有人说的,不放弃,才是西藏。 我已用虔诚和坚定,完成了我的朝圣之旅。何况,如果没有体验到高反,也是种遗憾,只有痛过,才能够刻骨铭心。带着自己的向往和祈愿,去经受一场身体和灵魂的历练与洗礼,又何尝不是一种修行。看着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虽然没有像当地人那样匍匐着五体投地地叩拜前行,但心中依旧装满了虔诚和敬畏。好在不管经历多少苦痛,感谢神,最终保佑我们平安返回。

在西藏的那些天如同梦游一般,由于高反,感觉总在亦真亦幻之间,甚至仿佛真有神灵在昭示。西藏人不惧生不惧死,他们能承受今生的一切苦厄,而修来世的喜乐。他们身处空气稀薄之地,灵魂却饱吸着无尽的养分。而我只是曾经走近西藏,有机会成为西藏一个微不足道的过客,在那里感悟生命与信仰的力量,但是要想净化灵魂,涅槃重生,却需要更深的修行。

不知道我在西藏损伤的那些脑细胞能否失而复得,按藏族人的价值观来说就是,能与不能,都是宿命,不要计较。旅途中导游一再说,你们一生中也就来这一次西藏。是啊,这么艰辛的旅程,是不太可能去第二次了。途中好友微信问起我去西藏有高反没有?我说,有,这个地方来一次就够了。好友说,她到西藏也高反来着,但是等回去的时候就觉得很难忘,甚至很想念那里。突然想我是不是也会于某一时刻,在内地安适的时光里,想念这个让我饱受痛苦、记忆深刻、与众不同的西藏哪?想到这,我告诉她,我要打起精神,好好珍惜余下的行程。

在拉萨的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再次去拜谒清晨的布达拉宫,远远的望去,感觉极不真实,充满了神性与神秘。当我们准备离开的时候,想到这将是一种诀别,心中突然有了不舍。离别总是让人伤感,何况已无重逢的可能。辗转踌躇中,突然想起仓央嘉措的那首《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那一刻,布达拉宫以永恒的姿态,住进了我的心里。。。。。。

之后,去八廓街寻找那个著名的黄房子玛吉阿米,那是六世喇嘛仓央嘉措当年幽会情人的地方。曾经,白天,他是布达拉宫最崇高的王,晚上,他便是被爱情灌醉的俗世痴情郎。那真是一个温情又浪漫的地方,坐在临窗的位置,环视屋内的一切,隔着千余年的光阴,似乎还能感觉到仓央嘉措模糊的身影和温度。翻看着玛吉阿米珍藏的那些留言薄,各种说说,颇有意味,自己忍不住也要写点什么。

向下望去,八廓街涌动着诵经祈福的人们,突然对这里产生了无限的眷恋,若不是时间的关系,此时很想要点酒痛饮一番,醉意朦胧中,在仓央嘉措的诗境里感受人生的悲喜。或者,就这么无所事事的闲坐一个下午。那一瞬,竟有了再来拉萨的冲动与妄想。那也是到西藏以来最放松最惬意的一段时光,甚至后悔回去的时候没有脱团,那样就可以在拉萨多住两天,就在八廓街信马由缰地走走看看,融进藏族人转经的队伍里,与圣城拉萨贴的更近些。

作家马丽华说:对于未来者,西藏是个令人神往的佛界净土;对于在此者,西藏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离去者,西藏是一个让人怀想的地方。回来有一段时间了,西藏那坦荡纯净的蓝天,那触手可及的白云,那清澈静谧的湖水,那神秘莫测的雪山,那口念经文、手捻佛珠、转着经筒的藏民,那尘灰覆面、不惧千辛万苦、三步一叩、用身体丈量朝圣之路的信徒,那猎猎飘舞的经幡,那神奇的玛尼石堆,那温暖的扎西德勒,那不为衣食只为信仰而活的人们。。。。。。都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

以上说的只是对西藏粗浅的感受,以及印象中的西藏,而非西藏本身。凭借几天走马观花式的游历,想要了解和解读西藏是浅薄和可笑的。有关西藏的书,在桌子上码了厚厚的一摞,希望能在时间的沉淀与发酵中,清晰自己的认识和所见。

西藏的故事,留待以后慢慢的讲述。。。。。。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西藏之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邂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