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思路
(2025-04-17 01:14:44)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两种思路
2025/4/17。0.39
两种思路:
一,防范最坏。
二,为了最好。
要阐述这个,一个是找确定的过往。一个是找两个类似明白的人。
唐太宗,李世民。
唐玄宗,李隆基。
这两个人,都可谓英明神武,这里就不多谈了。
他们只是,思路不同。
军事,政治两个角度谈谈,文化,唐不管的。让其自然自发自我完成。
军事上,唐太宗要防范最坏。军事上的最坏就是割据起兵造成乱局。
为了防范这个,他采用了两个方式,这两个方式今天世界基本还都在用。因为很根本。
一个是,不断调换将军,更换士兵,让将军不能形成自己的势力。过几年就调换了。
一个是,不赋予将军治权,这个今天看来简单,当时是重大改革,之前都是的,将军守一个城,就等于治理这个地方,都归他管。李世民不让,将军就管军,粮饷衣物装备,另外的调给你。
这个结构一下子就防范了,古来的这方面的弊病,如,南朝,都是将军频繁起兵更换。
唐玄宗,为了最好。
如何能最好呢。不断的调换将军士兵,好不容易将军熟悉这里的战事情况了,地理啊各种,好不容易士兵熟悉这里的作战了。调换了。
而粮饷装备等,作战还得等物质,可能耽误事。
为了最好,怎么办呢?
一,不再调换,将军长期担任。为了更好作战。
二,将军可以调动物质,便于快捷应对。
设立节度使。甚至觉得一方面几个节度使,太分散,也不利于最好作战,综合了。一个人可以兼任几个节度使,为了更好作战。
是不是能更好作战了呢,是啊。
问题也出现了,安史之乱,不仅是安史之乱,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节度使多。管不了了。
政治上。
唐太宗要防范政令出问题,带来太大伤害,不可弥补。为此设立两个结构。
一个是,检视结构。诏书命令,不能直接下,要经过中书门下,商讨检视,一个部门策划,另一个部门检视,不行,给你驳回来了。还得重新考虑。
一个是,众定。一个诏令要执行前,需要很多宰相,一般有五六个的,唐是群相制,很多都相当于宰相的,甚至还有临时的,如,要处理水利问题,相关部门的,应该是工部吧,侍郎,侍郎是主抓针对方面的,就同中书门下三品,就等于宰相了,参与进来,尚书不会的,尚书本来就是三品,侍郎一般是四品,所以要同三品,临时的,相当于宰相,参与决策。而这些人都要签字才行,才能执行,如果有一个不签字,那就要重新讨论,为什么不签,觉得有什么问题。政令的执行前,很复杂的。考虑周详。
《资治通鉴》谈这个,就是,唐太宗时候,政令极少失。基本都没问题。问题都在思辨阶段想到解决了。
唐玄宗,是为了最好。
他觉得这个效率太低,确实低,比如一个问题急需解决,还说水利吧,发水什么的,需要处理,火烧眉毛了,可这么讨论来讨论去,且不说几个月,几天不决是很正常的。耽误事。
为了最好,唐玄宗等于取消了群相制,也取消了检视结构。
就是他,最多和几个宰相觉得没问题,有不同意的保留意见,不用都通过,就可以了。赶快执行。
效率高不高,效率是高了。
问题也明显,政令问题很大,太多太大了,还如前面提及的节度使,这个如果探讨,就通不过。他觉得行。
另一个问题是,李林甫,这不是李林甫自己的问题,是群相制失去了,到杨国忠,依然。
赶上,姚崇,宋璟那样的,明白人的,效率是挺快挺好。赶上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那问题很快也很大。
这就是所谓为什么想建造天堂的努力会带来地狱。当想为了更好,往往丧失了防范最坏,而带来最坏的可能。
要说现代文明比古代文明的进步本质。
就是现代文明植根在防范最坏,而且建立结构保障。结构第一。
如唐太宗,他确实是个古来的奇迹,设立了可以说今天都可行的结构,但,唐玄宗想改就能改掉。
而现代文明的结构保障,是改不掉的,只能改良完善的。
也就是:
一现代文明的结构本质是为了防范最坏。就如波普尔谈及民主,他不认为民主是完美的,有很多问题,事实上也是的,但民主有一个确定的好处,就是能防范最坏,最坏就是群体暴力更换,大毁灭。不用暴力更换。
二现代文明的结构第一。一旦形成确定,是任何人都无法改换结构的,只能改良完善。因为确立这个结构的并不是人,而是法。根本法。而要改动根本法,在现代文明中是非常难的。必须众人的。也就保障了结构的稳定和第一限定。
金州。2025/4/1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