氏族与逻辑
(2025-02-10 13:17:12)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氏族与逻辑
2025/2/10。12.43
再谈谈氏族,按说过去的了,谈没有太大价值了。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也本质上不同,没有什么可借鉴参考的,就如同马车和汽车,不是参考下如何喂好马,能跑的更快。
忽然想起再一谈,还是想从一个根本逻辑上考量下。逻辑,挺根本有趣的了,是无形的一种规则显示在有形的诸多。
一,氏族结构是好是坏?
要辨别一个结构是好是坏,主要是面对当时最主要的问题有没有可能减缓或制约,甚至平衡和改良。
氏族作为一种结构,不是氏族中的某个人好坏。
古代结构的最大问题是君权无限,一个人可以左右所有人的一切,生活人生甚至生命。
而氏族是具有抗衡皇权的作用的。
逻辑上很简单就能理解,氏族是有益的结构。
二,氏族如何来的?
这个是人类的自然,从部落文明到城邦文明,长老制,各个古代文明都产生过本质上的氏族,就是贵族,能延续的贵族家族。
三,氏族的表象存在。
氏族,要考虑祖先和后代的,往往是地方的人望,一般有很好的品行和善举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知识和道德,人文和良知。
不是一些人认为的很恶性的。逻辑上是很被人向往的,由唐朝的很多也可见,氏族的最后时期,魏征,韩愈,各种,都仰慕氏族的,仰慕的并不是权势,而是知识和道德,人文和良知。
四,氏族如何消失的。
氏族消失主要在唐宋,主要是宋。
一个结构要消亡,必须被另一个结构取代。
不是一些人认为的黄巢杀完了,这逻辑上绝无可能。
氏族是被科举制消亡的。
开始在唐朝,唐为什么要消亡氏族,大力推行科举制,是唐本是外族,鲜卑族彻底汉化。虽然彻底汉化,仍然受到氏族的一定排斥。
五,氏族消亡后的后果。
科举制虽然有利于人才,但对于古代的主要问题,却是强化了皇权。
问题该从根本上考量。
氏族消亡后,宋及以后,这边古代就再没有发展,越来越荒诞残酷,宋明理学,宋的小脚,元的人分等次,明的锦衣卫,清的发型一致。荒诞残酷可以肆意横行自上而下,再无阻力,也无阻挠可能。
而在氏族存在时期,有记载,东周,到南北朝,虽然动荡也有,但从未出现过,荒诞绝伦,完全违背人性的普遍大举措,且可以实行。
氏族消亡的另一个问题结果则是,外族的入侵,元清都是外族,而在唐之前,即使北朝,也最后必须完全汉化才能被接纳。之前从未被外族占据过。
氏族是地方的自然力量,强大的号召组织力量,维系力量,甚至是发展力量。
氏族消亡后的两个结果总结下:
1,再也无任何可能制衡皇权,让很多荒诞绝伦的大举措,肆意实行。
2,族群自然力消失,屡屡轻易被外族统治,只要攻灭朝廷就行了。
世界也是的,世界走入现代文明,是因为贵族制的要求制衡君权。
就这吧,见很多人对氏族的误解:
一是根本上的,认为氏族坏,就是感官,那么感觉,而没有认知到古代最大的问题是皇权,而氏族可以一定程度制衡这个,能制约减缓甚至改良最根本问题的结构,就是好的。
二是形象上的,认为氏族人很坏,权势欺凌,肯定不是的啊,世世代代,地方人望,逻辑上更大可能是知识和道德的代表。
三是文化上的,氏族的本身是族群的地方自然力,人望凝聚,具有组织号召能力的。氏族的消亡也不是必然的,是一种偶然,唐朝出于其自身目的多方面强制的一种效果。人类氏族结构的本身,在今天世界也并没有消亡。不仅是氏族体系,欧洲贵族为了制衡君权开启了现当代文明,即使今天,一些文明中的参议员,州自治,县自治,地方自治,甚至每个地方地区,到村镇,都是氏族体系的今天表现的。都是地方的人望,族群自然力的一部分,具有抗衡平衡改良的可能的。
感觉氏族是这边时下最被误解的一个概念,其最大的误解,就是把氏族等同于权贵。权贵的逻辑上本质是君权宠爱信任的,而氏族的逻辑本质是,地方人望知识和道德的,财富的。氏族即使成为权贵,也是遏制皇权的。而权贵未必是氏族。
很多思辨的时候,从本质考量,就容易清晰。
重复一下本质,就是古代问题最根本的是皇权问题,一个人可以随意,随意到可能就一句话,一个随意想法,就能左右千万人的生活人生甚至生命。这是很问题的了。
而任何能平衡制约甚至改良这个问题的,就是好的。
氏族是古代结构下唯一可能良性平衡制约皇权的所在。氏族是一个结构。抗衡结构的只有结构,而不是某个人。就如皇权也是一个结构。
金州。2025/2/1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