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倾向
(2023-11-22 14:23:02)
标签:
金州hnlk |
分类: 文 |
逻辑的倾向
2023/11/22。13.56
逻辑是一种思辩倾向,她未必一定是正确的,真正检验的是实践,但实践的代价太大了,不是说走点弯路犯个错那么简单轻易,可能包含太多人的人生甚至生命,自我的一生。理论思辩的逻辑就具有了一种先验的倾向。二十世纪人类能高速发展,就是得益于逻辑的理论思辩的日益完善。决策的倾向和布设。实践和逻辑思辩的返验,往往是确定的显明,可以当真理的了。
逻辑的倾向是什么?她在思辩中倾向于一个求真的判断的可能。
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其实这类例子比比皆是了。
如,能刹住火箭的,说造的车刹不住,这逻辑上就可能性很小。
如,人的体能,是不可能靠寸劲打碎砖甚至几块砖的。
但,你看,实践我打碎了啊,那不是先信服,因为违背逻辑思辩,而是要先验证了。
逻辑思辩的价值,一个是减少实践的代价,少走弯路,少犯错,有时代价太大了。不论是文明还是人生。
一个是,求真。逻辑的本身就是求真,人类的一切也只能在真上发展起来。真心真意,虚情假意。
在培根《新工具》之前,一直都是逻辑求真,依据的都是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的演绎法,这个求真有时很奇特的,如阿奎那,都能证明神存在。到培根《新工具》提出归纳法,逐渐走向科学求真了。之所以叫《新工具》是认为亚里士多德的方法不完善,提出新的逻辑思辩方法,到科学论证的求真了。但还是为了更好的求真。
人类也大发展起来。就是求真的方式更简明,判断更直接了。科学是真。在真上建立就更容易,进步就更明显了。
很多进步都是在真的基础上的,逻辑真实践真的反证。因为他们这个发展的年头比较多了,五百年了,所以这个基础基本是自然的了。往往被一些奋起直追的文明给忽视了。不论是逻辑思辩真,实践真,存在真,人的真。
如,数据,很多策略判断来自于数据,是策略思辩的一个直观基础。在先进文明中数据真是自然的,都自然而然,不用提及的。在一些后起文明中,就忽略了这个了,忽略了真的基础,思辩和实践。往往偏差就有些大了。
虚假和真实理论说是很直观的,至少是无法长久掩饰的,还真如一个人,真的人还是虚伪的,并不难辩。最多是或许不自知罢了,也并非是不自知,是不自我认同,或不认为真好。
现代文明植根在逻辑思辩上,靠实践反证。可以说各个方面都是在求真。
如一些群选,为什么搞那么复杂,不论是消息还是辩论,其目的就是求真,要保证这个人没问题,各种细枝末节,都被扩大,被审视。一个人品正的人,素养逻辑思辩比较充分的人,他对真的崇尚是自然的,接纳也是宽广的。当然,群选体系中还有很多良性的制衡,甚至直观的选择了。好不好,在思辩上有时分明,在具体中很难说清,什么是多数,一样的,不能被代表,以防进入偏狭而产生危害,群选是一种比较综合的方式,至少对于群体认为的好和多数的判定上。虽然也不是完美的。是比较符合逻辑的,比较倾向真的。
在我的看法中,觉得很难存在完美的人,完美的任何,一些问题,尤其是小问题的明显,反而恰说明了长久的稳定,小瑕疵,是一种完美的宽容与平衡。或许只是自我不完美认知的一种看法吧。也或是无法到达完美的一种自我安慰。
问题总是有的,利弊的衡量了。
在逻辑上就简单的多,逻辑的根本目的就是求真,倾向真的一种思辩。
金州。2023/11/22。14.1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