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人改稿事

(2023-11-02 16:01:26)
标签:

金州hnlk

分类:

友人改稿事

2023/11/215.24

下午给友人寄回去了。附带寄了一篇秋叶,也是偶然,故乡的秋叶啊,他远在南方,估计不落叶的哈。

说来也改了十几天了,感觉更久。所以还真得时间这个数字概念,看了下,是1018 收到的。

每天看一点,虽然清人著作确实本质谈没价值,我觉得没价值,但读来还是忘忧快乐的,这可能是学术之一乐。写的文笔挺好的。

开始我还奇怪,作者自幼习字,每日不辍,有六十年,怎么字写那么差尼?到后来发现,是人替作者整理的。这整理倒是真有价值,这不,流传下来了。待出书,更是可能长传。虽不敢说是为往圣继绝学吧,这句话我就不喜欢,什么圣,但能有一圣,怕是也早引领人类了,何况其著述中也多不过是释古考经,清学思本来就差,身在迷局而不知,空耗,最多是自娱自乐了。雕虫小技的欢乐。但,不管什么,文字总是流传下来是好的,越多越好。我觉得价值不大,有人觉得大啊,否则为何出书。看法不同而已。但文字的本身,总是越多越流传越好了。

倒是学了很多行书。

忽几日前,觉得似乎太久了,赶紧紧张起来,每日早上起来对照,本来也很少,几日弄好了。觉得弄好了。

 

人家本来书稿就很好了,至少从对译上,甚至句法断句,觉得很赞了。

我也只是对一些常识类的,人没注意的,一些断句,意思明显的,查对几处。

惭愧。

标点之类的,我也不熟悉,感觉了。

找了些明显硬伤而已。自诩曰,这挺关键的,因为一些硬伤,是很明显的。

总之好了就好,好就是了。

年轻时说写小说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小说写完,年长了明白,真是的。

世间事太多不了了之了哈。

 

我对古书不感兴趣,幸好少年时看过很多古书,还有那么点感觉,恨不得忘完,没有忘完。友人或当提携,因为这东西能看的人太多了,我当是帮忙,两全其美。各尽心意。各达情意。

倒是发现有些字真的手写不来了,电脑太久吧,如,羲,我都得对着写。羲农,这种说法很少人知道了。伏羲神农。

而古人说的班马也好奇怪,本来人叫司马,而且司马迁是在先的啊,不是马班,像个人名吧。

很多古代的常识没啥道理的,若说道理,就是某个重要的人先这么说了,之后就继承,不加辨别的继承。是古学的大悲哀了。

很多都被称经,就是不会错的,最多需要解释就好了,以至于数千年考经,尊经,就看起来正经,从学思上,太不正经了。

继往是为了开来,为了未来。为了更开拓,而不是更束缚,为了更多人更好的未来,不思辩人,就无人,自然不会思辩结构。

一句话,古学狭隘了,在果壳里了。不是果壳里的宇宙,是干瘪的果壳里要榨出汁液来,不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见全球,不见人类,不见广阔的生机和更好的广阔的养育。

责怪古人是过多了,恰如责怪父母,说不定还真不如父母,而更直接点,父母在其特殊的时代中无意成了一种形成,就如古人。

为何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清的考据学术,为何每个时代那么鲜明的文学样式,明显,在我们的古文古思中,不仅很难超时代,而是太局限于时代,成雕虫小技,附庸风雅。不足道也。

那么,就不道了吧。

 

一记,觉得有趣的还是,我寄回时忽然见车篓里片片金黄落叶,于是封进去一片,古人有聊赠一枝春,梅花,虽然迄今也弄不明白那诗具体怎么回事,太多争论太多谜点,但应该确实是寄了一枝梅花。

我这,好弄明白,寄了一片秋叶哈。

寄件逢秋叶,封送江南人,

故乡正清爽,且赠一丝金。(随信共欢欣)

 

 

金州。2023/11/215.55

友人改稿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千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