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代的没钱

(2023-06-14 06:43:37)
标签:

金州hnlk

本质

分类:

古代的没钱

2023/6/14555

一次随谈及,古代没钱了怎么办?

这是两个问题:

1,古代为什么没钱?

2,古代没钱了怎么办?

一个王朝不是一个人的预设,一无所有。一个王朝成立,就必然有其经济。

古代是农业经济,需要积累,有序的积累,不是工业经济具有突进可能,繁盛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个良性的王朝,不扰民,不过度掠夺,经过一定时间,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积累,一定会繁盛的。积累带来的。

那,怎么没钱了呢?

逻辑上很简单,没钱是因为支出大于收入了。

古代一般都是因为奢华,过度浪费,如大兴不必要的土木,大肆无用的建造,过度或虚妄。没有考虑实际。

所以要烧鹿台,烧阿房宫,认为是那些奢华的需求消耗带来了掠夺。

 

古代没钱了怎么办?

方法只有一个,加大掠夺。

典型的就是苛捐杂税,要人捐,增税的项目和金额。

如,汉武帝,好大喜功,他没钱,就让人捐,捐的不够,就开始想法设法,如,让王侯献金,找毛病,成色不足了,罚没,抄家,都是为了钱了。所以他时候,很多王侯就失位被罚,主要是缺钱。

隋炀帝,也好大喜功,特别喜欢万邦来朝,给人钱,让人来,而且很奢华,外使看到树都被绸绢包裹,华丽,也奇怪,说,一路来也看到你们这有穷人,穿的破破烂烂,衣服不足的,你这为什么用来包树啊,给人用不好吗?

人家来使,来要钱的都看不下去了,这不是正常人会做的。

隋炀帝的人品,个人人品对于主导者价值不大,他把一个可以说空前繁盛,当然也潜在很多问题,但至少看起来空前繁盛的王朝,给很快弄破败动荡,大概十几年,就是他的举措太费钱且是消耗。

如前面提及的好大喜功,喜欢万邦来朝,来了给钱。奢华爱面子,兴修大运河,工程太大,支出太大,理由只是因为爱江南,对外讨fa,理由是偶然。这些都是很费钱的,把积累消耗完了。

没钱了,就要加大掠夺,民怨沸腾。

忽想起史上有两个君主都比较奇怪,死的也比较奇特。

一个是王莽,那折腾的,不淋漓尽致不痛快,他非得给弄痛了,这人人品倒是客观说很好,很注重道德,自己子女犯法也不姑息。就是太虚假了。太过了。他最后身边的人都抛弃他了,一个亲信的人都没了,被乱军分尸了。

一个是隋炀帝杨广,类似也是闲不住,都折腾大的,折腾完了。他也是被身边的人给杀了,他自己还说呢,我就是对不起天下,我对你们很好啊。身边的人都忍不了了,这是比较少见的。隋炀帝人品很差了,如嫌杀民太少。

尤其是这两个人都是执政很久,不是没根基,新手。也都很聪明,在上位前有很多建树,基本上很多人也很看好他们。除了能看到本质的少数睿智者。

王莽和隋炀帝人品大不同了,结果类似。对于主导者,王朝的君主,人品太个人了,主要是事情及其效果。不是好心就能办好事。心是主观的,事是客观的。往往是客观审视的,恰如人是行为论定的。对于能直接影响很多人的人,他的主观基本是被忽视的,不审视他的品格,需要的是他的智慧和带来的实际效果。恰如不是理想,是现实。

 

古代没钱都是因为奢华,所以他们提倡节俭,奢华的主要部分不是吃喝,这个能吃喝多少,是盲目的消耗性的大量的建造。大兴土木,又没有用处。所以要烧鹿台,阿房宫,不是毁了御厨。

古代没钱之后的办法,也只有一个,增大掠夺。然后给众人造成艰难,甚至更艰难。

其结果往往就是改朝换代。

或问,那改朝换代后怎么就行了呢?又能支撑一阵子呢?从新开始一样。

因为一种奢华的存在,是无法被自我纠正的,回不来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需要把规则破坏掉,代价很大了,很可惜,很可悲,也很可怕。

有趣或说更可悲的是似乎一直在循环。曾谈过,这个人类世界,自古及今,只有这边一个文明,一直在循环,连受它影响的附近文明,都不是如此。很奇特。

一种良性的思考是,认为这边古文明有其适应性,就是本身算好的,所以没有改良。不需要改良。

这种想法不符合逻辑了,循环和改良不是一回事,很多文明也没有改良,如非洲很多,阿很多,但它不是循环。很多都是一直的。

这边是循环且没有改良。就是认识到问题了,但没有解决问题,逻辑谈就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根本。

这个根本如果以现代文明谈,就是人的创造力活力,人的根本,人的发展和创造,营造有利于人的发展和创造的空间。

就想起一切会后,写及,说要这么,那就一年缺钱,两年困难,三年崩盘了。因为在扼杀人的活力和创造性了。

当然,这不是说是错,如我一直说的,对错看什么角度了,存在即合理,存在的都是对的,看什么角度看了,在它的角度这是对的,它就是要的这个效果。恰如在打人者的角度,打人是对的,在被打者的角度,打人就不对。

思维逻辑思辨,主要并不是面对对错的,而是面对真的。至于对错,是在真上的角度的审视。另外的话了。

 

金州。2023/6/146.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古代的没钱
后一篇:年华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