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道德人情世故的道德表现
(2023-06-05 08:11:03)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古今道德人情世故的道德表现
2023/6/5。7.43
一个社会必然有一个道德体系,就如一个人的存在都必然有一个理念,自知不自知而已,但表现都是很明显的。
一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源自于其结构力,一个人的理念,也多源自于其历经的构成。这不是不可改变的。
也就是,道德是一种文明的表现,理念是一个人品质的表现。
所以,所有古代文明的道德体系是类似的,所有现代文明的道德体系也类似。恰如高尚的人的理念是类似的,卑鄙的也类似。
古代文明的结构是君主一家,家天下,讲求的核心就是人情世故,是靠关系维护的,其建构主要是关系,所以特别讲究阶层,层次,官大一级压死人,特别讲究听话,忠诚。这在于其建构是非理性的,所以要强化感性。
特别明显的如,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
这都不一定是因为臣犯错了,就是叫你死就得死,听话。
现代文明也有其道德体系,尊重啊,理解啊,平等啊,各种。现代文明的道德体系就不包括忠诚,因为是理性的,是要辨别的,一切感性因素就淡化了。
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对自己没有好处的平衡的 ,是很难认同的。
在现代道德体系中这不是问题,如,尊重他人,我尊重人,人尊重我,这是对自我有好处,理性就是建立在一种平衡上,互益上。
在古代道德体系中就很明显有问题,还如那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那臣为什么还要做臣呢?好处是什么呢?也有好处的,就是一些特殊性,如,臣子可以免除很多赋税。可以被特殊对待,臣打民,没事,民打臣,大事。这在古代都类似的,欧洲贵族杀平民,事情不大,平民杀贵族,事情很大,都类似的。
就是这种感性的绝对服从上,给予的是其他特殊利益的补偿。
在这种古代道德中,只要忠诚听话,其他都是小事。什么贪腐,甚至残害民众,大不了换个职位,不需要才德。
很显而易见,是一个奴才体系了。
所以在古代文明中,它的创造性都是很弱的,因为根本上就是一个人及所有奴才。
而在其极端下,奴才造反,也不过是从新洗牌一下,结构一样。
所以我谈过,古代文明的突破是个奇迹。因为理论上是无法突破的,会一直循环。不仅人有奇迹,人类文明也是的。很多谈现代文明的必然性的时候都太多牵强了,现代文明是偶然出现的。
在现代文明中创造性就很强,因为每个人都成为人了。现代文明的道德根本不是听话,也不是忠诚,而是判断和选择,理性的。给予的是每个人的存在。
认同不再是盲目的,而是审视的,是一种判断选择。
见人谈人情世故,认为是一种文化,人情世故本身是一种结构产生的表现。一种道德观。
这很好理解,在所有古文明中都重视家系,是家天下维系的,中西一样,都说,谁谁的儿子,那个是真拼爹的。
在现代文明中,就很少人在乎其父母是谁。
其根本则是现代文明依从于群体法,没有之外的人,不会被特殊对待的。而古代文明,人在体系中是特殊性铺垫的,是众多的特殊性积累的。
文化与道德,都是一种文明结构的表现了。一种力的结构。
如果结构不变,妄图改变其表象,是非常难的。也可以说是无法做到的。就想起朱元璋惩贪,他出身小民,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都到给贪官剥皮了,治住了吗?没有。这不是他用心不坚,力度不大,是一人相对群体还是太小了。古代结构也是主要靠一人维系的,一个核心,不是现代文明是相互平衡的,多点的。
道德也是。人情世故的强化是建构在结构特殊性上的。认识不认识,关系好不好,差别很大,所以人情世故才会强化,为什么能差别很大,是那个人的力很大,这是结构赋予的,是对听话忠诚的一种交换的特殊。
只是想说人情世故,注意是强化的人情世故,不是人际温情,不是一些人想的简单的是一种文化,可以轻易改变,而是一种结构的道德表现。
金州。2023/6/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