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古话趣
(2023-04-09 15:32:30)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逻辑的古话趣
2023/4/9。14.55
有些古话今天看是错的,有些古话今天看是对的,或说,这不等于没说吗?这是先说一个现象,其中审视的点,就是逻辑思辨。
我倒忽然先想起个事情来。
古人打板子,影视里有很多表现了,应该很古老了,以前叫脊杖,打脊背,唐太宗读了本书,这人爱读书,而且好像什么书都读,是本针灸之类的,发现人脊背有很多穴位,就改为打屁股。
打板子据说有很多讲究的,有很多技术,有的真打,有的假打,能打死人的。
那如何知道是真打,如何知道是假打呢?每次打板子都派人监督?监督的也未必懂,即使懂,那得多少人监督,思辨越是复杂,越是完善;而事情越是复杂,越是容易出错,超过三个环节一般出错率就巨增了。不维持思辨的结构都要尽量减少。维持思辨的结构都要尽量复杂。
如何防止打板子假打?
很简单,打板子就是个不要的环节,直接不让打板子就是了。
很多现代文明对古代文明的改良都是类似如此的。先审视的是其存在,当存在无必要,就不必思索存在中的问题如何解决,直接解决存在就是了。这是一种根本审视了。
如,如何解决古代君独体系下的诸多问题,如皇子选择,力的点,直接把君独体系废除就行了,因为任何结构体系都是为了群体的人,而不是人为了体系。有更好的适合人类群体的体系,更好,现代体系是个奇迹,理论说除了奇迹是不可能产生的,概率极低,在一个旧循环中往往会一直循环下去。因为人们想着如何改善改良,而很难跳出来看到问题的根本是这个体系,而这个体系不是必要的,解决体系就解决了。
又想起一个事情,一次友人和我谈喜欢听罗某的讲法,我还真知道这个人,挺有意思,问我爱好否,我说我不怎么爱看这类,虽然也挺喜欢这个人。
原因是,认为法的基本是,法的制定,否则普法执法,价值都不大,想怎么怎么,这种紊乱挺常见的。要什么法有什么法,想怎么变怎么变,很难应变了。
这些根本上都算是一种逻辑思辨的审视。
逻辑上一些古话很有趣。
有些是不对的,如,吃亏是福,逻辑挺简单的,吃亏是一种损害自我,如果吃亏是福,那损害自我就是福了,这是非常荒诞的。
而吃亏是福这种说法能流传至今,其背后的逻辑,则是,人们普遍吃亏,也普遍无奈,是一种自我安慰了。
人在面对自我受损的时候,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抗争,寻求公平,甚至以暴力获取。一种是,逃避,忍,忍的提倡和吃亏是福一样,都说明了面对诸多损害自我的时候的无力无奈和逃避的自我安慰。
而宣扬吃亏是福,则是期望麻木人,让人丧失反抗。想起据说一位作家的话,大意是说,人就是因为你会忍一忍,觉得忍一忍就过了,才敢欺负你。
有些古话是对的,也是逻辑了。
如,不识其人,但观其友。一个人什么样的朋友,一个文明什么样的伙伴,往往她们是类似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一种自然法则一样。气候适应,土壤适应。所以甚至可以倒观。土壤气候决定的物种,也可以以物种反推。这是哈某克谈,极独的文明中,是流氓和杀人的犯的集团的逻辑原因。在这种土壤气候,只有如此的人才能出类拔萃。也是很多客观环境思辨的原因,处境对人群的改变,选拔体系对杰出者的群体塑造。也是这种逻辑思辨,人类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君主,英明的君主,只有问题重重,害人众多的君主,这在现代文明的著作中,现代文明的影视表现中是很明显的,逻辑上是个人的偏狭和私我了。君独的问题太多太明显了,太大了,逻辑上是必然问题的,所以现代文明都不存在君主和类似君主的概念,是一个群体和其群体代言人。
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种逻辑根本是在于人自身了,共同的利益和价值,一种人性准则的人和群体的正义公正,人类是有其潜秩序的,否则无法形成人类的群体,在这种潜秩序受到重大冲击时,是会引发重大问题的。
那,如何知道人类的潜秩序是什么呢?也是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智识者的启迪,给予一种思考而获得认知。
一方面是,群体的选择,群体的选择就是最符合群体的。所以在一些现代文明域是不让有任何主导方能引导群体的方式的,如,主导方不能有电视台,不能有报纸,以保证群体方的自在思辨冲突,同样对学术也不能限制,以保障思辨逻辑的足够碰撞。
肯定各种看法都有,当综合的时候就是广大,其多数的就是群体意志。而这种选择的道必然是类似的,人类群体的潜秩序。
这让我想起一个文学家的一句话,大意是,幸福是类似的,不幸却各有各的不同。
就是人性人类中潜秩序的好是类似的,而不好,却因为各种扭曲尤其是极独,而各有不同。
金州。2023/4/9。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