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战略家战术家

(2023-03-23 05:34:24)
标签:

金州hnlk

分类:

战略家战术家

2023/3/233.43

无聊谈谈,够无聊的。

古来能称上战略家的,我印象中就一个人,最著名的古人,至少之一,诸葛亮。隆中对是真的,他在那个时候,就决策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后来也很快实现了,没几年。这个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战术家则很多了,韩信白起,很多很多都是战术家,就是能具体应对某个战局。

如,长平之战,廉颇也是战术家,他就不出兵,固守,耗了两年多吧,秦军也没办法,后来用计换赵括,而秦军悄悄换白起,为什么这时候换白起,之前怎么不换,白起是个战术家,对方就不出战,什么战术也没用。

白起在长平之战施行了很杰出的战术,如,用五千骑兵分割赵军等。

 

战略家比较厉害,能改变时局的,能找到突变点,达成突破条件。

战术家需要依赖的条件比较多,在具体执行力中非常犀利。

同样,人的长处不大可能是全面的,各有所长,如诸葛亮可以说是古来最杰出的战略家了,他战术也不行,他的联吴制魏,甚至出祁山,这都是很杰出的战略,但都被一座城池就挡住了,攻不进去,战术不行。对方也是固守。

说下联吴制魏,出祁山战略的杰出。

联吴制魏,联吴并不是因为吴对蜀有威胁,这个很难的,自古能以吴地灭蜀的好像就南朝桓温,也有很多巧合,大多都是蜀地易灭吴,顺流而下。

联吴的策略,甚至吴蜀发生那么大矛盾之后,主要是三点。

一,吴一定会和蜀联合,否则两路夹击,吴就灭亡了。

二,联吴的目的是为了两路攻击魏,主要是让吴牵制魏,后来诸葛伐魏,吴也确实伐魏了,没打过张辽,没打出去。

三,假设吴蜀联合,伐魏成功,那么蜀再灭吴是很容易的,地理问题,不论是从蜀顺流而下,还是假设伐魏成功后,从北向南,都很容易的。吴当然也明白蜀的这个心思,但却不得不和蜀联合制魏。

也就是联吴制魏,是一个吴一定会同意,且即使知道蜀的目的也一定会协助蜀的策略,绝对有利的策略。

至于出祁山,这策略比较好理解,没那么复杂,只要出兵占据了关中,自古来谈,就控制了天下的形势,一统天下很容易了。

诸葛亮的战略是没问题,但那时候缺乏战术人才了。

 

最后说下守城。

在古代,城是很难攻破的,守城,是很有效的防御方式。

从上面提及的也可见。

长平之战,廉颇就守城,两年多秦军都没办法,再耗下去,秦军只能走了。以逸待劳。再不走就可能被击溃。

诸葛伐魏,一样的,司马懿知道打不过诸葛亮,他就守城。诸葛亮最终都没办法。

守城是非常有效的防御方式,守城的问题也就容易出在两点。

一是,人心狂躁,觉得守城怯懦,不想守。情绪问题了。不冷静。

二是,人心涣散,无心守。

只要不出现这两种情况,守城是古代最好的防御方式,对方付出极大代价,都未必能攻陷。例子太多了,顿兵于坚城之下,基本就是败亡之道了。

最好守的城不是太大的,太大不好守,容易出漏洞,太小也不行。人口资源不够。

最好守的城就是那种中小型,很坚固的城,城防很完善坚固的。就是古人所谓的坚城,坚而小。特别简单的就是古代一些边防城市,不是影视中表现的就是一个堡垒的,那有啥用,一个堡垒就可以无视,一座小城还能无视呢,没有攻击力。一般都是一些中小型城市,有数万人口,甚至十数万人口,这个如果不是内部有问题,不是人心涣散,或,不冷静,就那么守着,敌人是很难攻破的,这太多了。印象中东汉吧,在边防就建了三座城,不大不小那种,到,敌人不能无视,如果敢绕过,它有力量从后面攻击你,只能攻下,又攻不下,就无法过来。

 

像长平之战中廉颇的守城,不会人心涣散,保卫战,赵的领地赵的人,但主导者情绪激动了,非让进攻,换了赵括。

如诸葛伐魏,司马懿够聪明,有人情绪激动,他很冷静,申请上令,不出战,他人心也没问题,魏的领地,魏的人。

三国能鼎立,就是等对方内部出问题,否则只要没大问题,就那么守城,人心只要不散,很难攻的。

后来能灭蜀吴,也是蜀吴内部问题太大了,人心涣散了,如吴,传檄而定,就没怎么打,就散了。不多谈了。

 

在古代战争中,只有有坚城,敌人是很难攻破的,今天还有一些古城墙在,能看到一些痕迹,那个不是高大的问题,城墙的主要目的,不是说敌人上不来,而是,敌人无法快速的大量的上来。上来一些,没用的,人家城里人多,如果同仇敌忾,敌人无法大量快速的进来,等于送死。更别说上来都难。

守城有很多经典战例的,想起乐毅,可以说神一般的人了,差点灭了齐,但田单就靠守一个城,最终反扑成功,恢复了齐。

成年累月攻不下来。

就想起北朝时候,北周灭北齐,那个谁来着,北周君主,记不清了,给北齐君主说,大意,我能灭你邦,我四分功劳,你六分。就是,古代能灭国,主要是对方自己内部的问题了。否则,没办法的。一定要等对方内部出现大问题。

其主要原因就是有城可守,反之,如那些古代所谓的外族,没有城,一旦被攻击,就很容易击败。

就想起明末,就靠一座城,就守的清军很多年过不来,如果不是内部出问题,清最终都入关不了。

再多说一点,古代一般稳定后,会拆除城墙,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所以古代的城市不是都有城墙的,末期一般都会建城自守,稳定了,又会强令拆除。一般是边防和一些重镇,才会有完善的城墙,特别典型的如都城。其他很多城都没有的。

而城墙对于现代战争来说没什么价值了,也是因为城墙的根本目的不是防止人爬上来,多高都有人能爬上来,而是防止敌人能快速大规模的集结进来,就是把人数给分割,古代冷兵器时代,人数很关键的,假设敌人十万人,守军一万,但敌人一次只能过来一千,就无法发挥优势。攻城的难就在这,不是上不来人,而是无法大量集中进来,就被分割消灭了。

精彩的守城战很多很多了,不仅是赫昭守诸葛亮,记得明还有谁,把陈友谅给守出成败关键了,顿兵坚城之下,很危险的,尤其是情绪上来了。挺多挺多的。主要就是攻城很难,尤其是守备完善的城,只要人心不涣散,资源足够,基本就是无法攻克的所在,十倍几十倍人数攻击都不行。

但在这今天没价值了,热兵器时代,第一是,热兵器很容易攻破城墙。而主要是第二,热兵器不是靠人数的。根本上不是靠人数的,这让城墙在冷兵器时代,对敌人的分割人数失去价值了。

今天的城墙就是一些文明古迹了。

 

再多说一点,这边古代的城,不是西的城堡那样的,也不是西的城那样的。

西的城堡看似很高坚,太小,家族性的,可以无视的,太小,人数也不会多,作战循环就不够。不大能形成抵抗可能。

西的城,也比不了这边古代,城墙的厚度高度,城防的完善性,在西是比较少出现经典守城战的,不是没有,也是人数问题。和作战文化问题,一旦觉得大势已去,就没必要守了。他们一般认为作战是个手段,不是目的,不大会顽抗。

这和这边不同,这边在古代一些时候,战争本身就是目的,如一些所谓蛮族的入侵,他就是为了战争,烧杀抢掠,抢完杀完就走了。必须顽抗。

现在我想开头要谈什么来着。

金州。2023/3/234.4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