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袁盎梁王事的模式

标签:
金州hnlk |
分类: 文 |
汉景帝袁盎梁王事的模式
2023/2/4。16.49
每当人说什么按说不难的却查不明白的时候,我就不由想起汉景帝袁盎梁王事,那有一个完整的模式。事情挺古老的,公元前148年,正经两千多年前了。
下面这段可以跳过,录下原文。《资治通鉴卷十六》。
孝景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一四八年)
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所为。上遣田叔、吕委主往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诡、胜匿王后宫,使者十馀辈至梁,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以下举国大索,月馀弗得。安国闻诡、胜匿王所,乃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者臣死。大王无良臣,故纷纷至此。今胜、诡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临江王亲?”王曰:“弗如也。”安国曰:“临江王鳣长太子,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用私乱公。今大王列在诸侯,訹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大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即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王泣数行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胜、诡。”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梁王。
梁王恐,使邹阳入长安,见皇后兄王信说曰:“长君弟得幸于上,后宫莫及;而长君行迹多不循道理者。今袁盎事即究竟,梁王伏诛,太后无所发怒,切齿侧目于贵臣,窃为足下忧之。”长君曰:“为之奈何?”阳曰:“长君诚能精为上言之,得毋竟梁事;长君必固自结于太后,太后厚德长君入于骨髓,而长君之弟幸于两宫,金城之固也。昔者舜之弟象,日以杀舜为事,及舜立为天子,封之于有卑。夫仁人之于兄弟,无藏怒,无宿怨,厚亲爱而已。是以后世称之。以是说天子,徼幸梁事不奏。”长君曰:“诺。”乘间入言之。帝怒稍解。
是时,太后忧梁事不食,日夜泣不止,帝亦患之。会田叔等按梁事来还,至霸昌厩,取火悉烧梁之狱辞,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之,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羊胜、公孙诡之属为之耳,谨已伏诛死,梁王无恙也。”太后闻之,立起坐餐,气平复。
梁王因上书请朝。既至关,茅兰说王,使乘布车,从两骑入,匿于长公主园。汉使使迎王,王已入关,车骑尽居外,不知王处。太后泣曰:“帝果杀吾子!”帝忧恐。于是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太后、帝大喜,相泣,复如故,悉召王从官入关。然帝益疏王,不与同车辇矣。帝以田叔为贤,擢为鲁相。
~~~
为了全面,比较长。这个事情的客观点是:
1,袁盎等十余个大臣被刺杀。
2,贼未得。
3,天下下令,查到梁王。
4,办案的毁掉证据。
5,办案的升官。
袁盎十几人在京城被刺杀,这是千古大事了,人类史上都可以说是大事。在和平时期,朝廷十几位大臣被刺杀,这,想想都知道多大事,独一份了,甚至人类史上的独一份。超级大案。
为什么贼未得?又为什么天子下令之后,就查到了。
很明显,开始很多人应该就知道,梁王的人,不敢抓,惹不起。
等到汉景帝要严查,就知道是谁了。
办案的人不是没查明白,但毁掉证据,另说其他。还有一套说辞。怎么说不用看,看效果。结果办案的人反而升了。
就是天子是认同的。
也就是不是它们不明白怎么回事,它们一清二楚的,是惹不起,不敢办。梁王是汉景帝的亲弟弟。
因为事太大,不办不行。应该是特意挑了人的。会事的人。去办。
这人也真会事,不是没查明白,有什么能查不明白的,很好查明白,却毁掉了证据。会事么。
于是,会事的办案者事后得到提升了。
朝廷官员不明白吗,也明白,受害者家属不明白吗,估计也明白。能怎样。明白不明白又能怎样?在古代的力,唯一的力,来自于上,根本不用顾及下面的群体的,最多是给个交代就算好了。事情就过了。
不用解释细节,如那些所谓凶手为什么要刺杀袁盎等人,是怎么刺杀的,为什么开始抓不到,不用解释的。不论疑点再多,有个交代就是了,交代过了,就过了。
资治通鉴描述了一个很完整的流程。挺有趣的。
金州。2023/2/4。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