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斯趣

标签:
金州hnlk趣 |
分类: 文 |
是与斯趣
2022/10/30。14.56
友人谈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是人。一个趣。
这应该是不同的地区用的不同的版本,也就是,斯人,是人,应该都有。我小时候学的是“斯人”。
这句里,“斯”和“是”意思可以说是非常相近,甚至可以当一致的。
“斯”是这的意思,这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这的意思。
“是”也有这的意思,“于是乎”“于是时”在这个时候,都是强调的此时,这。
天将降大任这句,从语意来说,“是人”更贴切,具有强调作用。确定是这个事,这个人。
但也不能说“斯人”就是错的,斯虽然没有强调特有的意义,但具有一种普遍性。就是说这种情况假如产生具有如此普遍的,强调的是后面的情况,而不是人。
而从这篇文字的全文看,孟子是在强调这么个磨砺的情况。“斯人”是没问题的。
也就是说二者都对的,都很能说的通的。
有人说是曼德拉效应,就是明明记得是怎么,结果不是怎么。
这不是曼德拉效应,曼德拉效应说的是,有与无。
而“是人”还是“斯人”是不同的教材问题,都有的应该,人小时学的是不同的教材。各省选择的教材版本不同了。
是异议。
这就如,有人记得一个人穿长裙,有人记得一个人穿短裙,她都穿过。
不是,很多人记得一个人是女人,结果是男人。这是曼德拉效应。
也一趣吧。
最后,找些资料说下。
天将降大任这段出自《孟子告子下十五》。
《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北京大学1999版,是,是人。
都注疏,也北大出的,是比较严谨一些的。
杨伯峻《孟子译注》,也是,是人。
不过这俩好像一个体系的哈哈哈。
是人不是人,哈哈,或说孟子最初写的是什么,那他还可能写错呢,和局限于当时的表达惯常呢。
总之,是人,斯人都可。但是人具有强调这个人,斯人具有强调的是后面的情况。参考语法强调和孟子具有很大的人本观,“是人”更贴切。但斯人是不错的啊,至少意思表达上。
多说一趣。
这不同于司母戊大方鼎,我小时候学是这个名字,不好理解。但如果客观是如此的,也没办法,只能努力理解。至少得记住,考试啊。
今天都说叫,“后母戊”鼎,大方也不说了哈,不大方了?但这个就好理解了,后就是王,或说王后,就是给王后妈妈戊造的。注意当时的后和后来的皇帝时代的王后不一样的,当时的后就是王,如,后羿,后羿不是叫后羿,他叫羿,后是王的意思,为什么他称为后羿呢?因为当时的王是尧,后是次于王的一种王,在上古,秦前,是有真实意义的,这个后母戊,可能真是个王的,有自己的部众的,不一定是简单的王后的职衔。甚至就是真的王,上古是有女王的。但因为商君在,她被称为后,再多说一点,就是造这个鼎的人未必是商君的太子王子的,后母戊是可能类似后羿那样是个独立的王的。现在认为是王子造的,说的有理有据的,解释是这边很多很擅长的,怎么都能给解释了,曲解歪解,记得当时司母戊也解释的明明白白的,怎么解释的我忘了,因为我不大重视解释的,或说我认为解释的太牵强的,但解释应该一定是有的,也一定是看似说的有理有据的,虽然从常理看,有些奇怪,今天看,错了哈,错了当年还能解释那么对,哈哈哈。而更重要的是求真了,证据了。我也不热衷考古,或许是有其他佐证,仅仅是从常识谈下啦。
后母戊,意思就很清晰了。
据说如此修改的原因是,专家进步了,认出那个字不是“司”是“后”。
这么一认定,一说,至少逻辑上是很好理解的,很明白的了。
这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还是是人,这个是很模糊的。当年应该是教材的不同版本,选取的古本不同,总不是错了吧哈。
是,更好一些。
金州。2022/10/30。15.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