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2022-04-05 05:11:02)
标签:
金州hnlk本质 |
分类: 文 |
古文
2022/4/5。4.50
小时爱读古文,没什么看的,大了不是那么爱了。如同小时喜欢邻居的女孩,大了不那么喜欢了,这不是近和远的问题,当,美不美吧。没有比较就没有差距,有了比较就能选择更好的,当是奋进吧。
且举一例,我们算是比较早的比较精彩的古文,或说比较针对比较有价值的,西汉贾谊的《过秦论》。
文章挺美的,但废话很多。三点。
一,他其实就是讲一个观点,但用了太多修饰,这作为论事理的文章来说,我觉得就是浪费,浪费自己也浪费观者,浪费,虽然很浪,但容易很废。
二,他得出的结论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观点今天看不本质,不对,也无价值。关于本质和对,根本上是暴政,暴政不是不仁义,暴政和仁义不是对立的概念的,暴政是过分。秦法的问题不是说处理这个事情不对,不是不该处理,是处理的过分。如,失期当斩,您这,那不就是逼人造反么。哦,我迟到了,我去了你杀了我,那不是逼我不去吗,虽然它的用意让人准时,不要失期。所谓暴政,是过分了。不当的。
更本质谈,结构问题了。
无价值是,仁义这个说法,是个无法确定的概念,你说什么是仁义,我的仁义是不是你一定感到仁义?是个模糊说教的。这在现代文明,尤其是结构文明中都是尽量避免的概念,避免模糊概念。如分立,怎么分,是很清楚的,这么分的好处,不是说教类的。这玩意儿不是艺术,不存在模糊美,朦胧美,只存在明白不明白。
三是,它的结论是错的,但它却说了那么大篇幅的道理,也就是,它不是思辨的,它是先有个观点,然后扩展论证自己的观点,就是我认为这么对,然后我是对的。而不是谈的,我认为这么对,然后我的思考辨析。
古文大多类似如此。说理的,基本都是废话很多,一句话能说明白的,得扩展开去。而且因为说理的过程不是思辨,就是要证明自己,没有思辨性,很片面。所以要靠气势赢,就,不讲理了。
抒情的还好些,但因为古代文人基本都是官僚,多是郁闷时候的寄托。总那么别扭,不是那么自然欣喜。
我们古代文化有两个特点,真是特点的。
一个是,文化时代性强,甚至到白居易都有,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这个人也有趣,他是这么说的,但不是这么做的,可能就是他的一个偶然想法,或想法和做法不同,水平高,但被后世推崇,说明文化环境如此。
时代性强的特点,很明显了,所谓,唐诗宋词元曲。一个时代似乎不仅主导,而且主导非常大的部分是某个题材,其他差别很大,就跟消失一样,这对于艺术是不可能的,那肯定是被消失了,说明古代文化禁锢很严苛。
一个是,古代文人多是官身,这个太特殊了。所谓的文学就是闲情逸致,附庸的。雕虫小技,虽然有些艺术性很高。很奇特。很独特,特有的。因为理论谈,精力和方向都不该如此,也很局限。这说明,文化的管制也很过分。其他肯定不会没有,但,基本没有,被没有了。
所以从一个世界文学的角度谈,价值都不是很大的,表现空间深度人本,艺术性也受到很大限制了。
开眼看世界,后来一些人就明白看到了不对,说,不要读古书了,多翻译吧。因为好来说,不论什么好,这星球,还真都是人类的,而人类在走向更好。尤其是艺术和思考,就,更明显了吧。
金州。2022/4/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