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治通鉴李陵事件

(2018-09-07 03:58:21)
标签:

金州hnlk

分类:

资治通鉴  李陵事件

2018/9/621.35

《资治通鉴》是一本极简的著作。不仅文笔,选材也是。对战争的记载尤其简要,大多一笔带过,因为他是给皇帝看的,不是给军事家看的。主要是治策。其中记载李陵事件,非常详尽,按说这不必要,这也不是一场关键的战争,就是一个无关轻重的战役。司马光如此详尽,我觉得或许是两个原因,一,李陵奇人奇事。二,司马迁是因为这个遭的腐刑,他为李陵说话。司马光且不论是不是司马迁的后人,他选材肯定选的《史记》。这个描述不仅详尽,而且有序,神奇。也算唯一。一谈。就谈唯一和有趣。

资治通鉴卷二十一,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天汉二年(壬午,公元前九九年)

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使将丹杨、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向贰师军。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上壮而许之。因诏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愿留陵至春俱出。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乃诏博德引兵击匈奴于西河。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还,抵受降城休士。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止营,举图所过山川地形,使麾下骑陈步乐还以闻。步乐召见,道陵将率得士死力,上甚悦,拜步乐为郎。

~~~

这一段可以知道这么几点。

1,李陵的侠义精神,本质是个游侠,不愿居人后,要立功。

2,李陵的军队组成,“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都是猛士,不是一般人,提到荆楚,想起个词语,破天荒,今天这词语还用,产生于唐朝,因为荆楚这个地方,科举老不中,派一群人去考试,唐朝有科举,从来考不上,后来考上一个,叫破天荒。可见,荆楚这个地区,不重视文,比较崇尚武。人很能打。

3,李陵的军队形式。步兵,没有马。这很关键。没有骑兵。不可能一匹马没有。

 

二,

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军居两山间,以大车为营。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馀骑攻陵。陵且战且引南行,数日,抵山谷中,连战,士卒中矢伤,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复斩首三千馀级。引兵东南,循故龙城道行四五日,抵大泽葭苇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亦令军中纵火以自救。南行至山下,单于在南山上,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是日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无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复力战山谷间,尚四五十里,得平地,不能破,乃还。’”
~~~

这一段可知道这么几点。

1,李陵的战阵。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被三万骑围住,都能打败对方,这很不容易的,在坦克出现之前,骑兵就是陆战之王,骑兵打步兵,就跟切菜一样。李陵的主要战斗武器,是弓弩。追杀数千人,这很不容易的,步兵追骑兵,估计都射倒,上去砍了,他不可能杀很多人的,他没马,追不上。

2,单于大惊,召集八万骑兵,这是精兵了,单于带的,李陵败走,连续战斗,车轮战,战斗很惨烈。到,三创者载辇。两创者将车,一创者持兵战,他又赢了,这是奇迹,又,斩首三千敌人,估计是冲过来,被杀死的。他不可能追了,他在逃。

3,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很聪明,用树林,平原打不过的,对方骑兵,还有超级武器,连弩,别想着诸葛连弩,诸葛亮还得二百多年才出生呢。

4,单于准备走,手下生气了。打出气来了。准备到平地干一下,不行再走。

 

三,

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馀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独将军麾下及校尉成安侯韩延年各八百人为前行,以黄与白为帜。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疾呼曰:李陵、韩延年趣降!遂遮道急攻陵。陵居谷中,虏在山上,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馀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及珍宝埋地中,陵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令军士人持二升Я,一片冰,期至遮障者相待。夜半时,击鼓起士,鼓不鸣。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馀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馀人。
~~~

1,战斗很激烈,一日数十合,车轮战了。又杀了敌人两千人,比前面少了,他自己军队受伤多。战斗力可见很强,都这了。还这么猛。真是猛士集团军。打到匈奴都想走了,惹不起,忍了。结果命运的一刻出现了,有了一个叛徒。告密说李陵已经没弓箭了。杀骑兵主要是弓箭的。其他不行。他战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弓箭了。不是他带的少,是太激烈,一日,五十万矢尽,其实不算多的,两三千人还有,弓箭手至少一半,一人三四百支,够省了。战斗太激烈。没有弓箭,士兵受伤严重。没法打了。

2,一件奇事,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李陵自己出去了,不让人跟随,说,要去取单于,很久才回来。他去做了什么,无法知道,猜测应该是去刺杀单于了,可怎么没刺杀了,怎么又回来了,他可能被单于捉住了,发生了什么又放了。后来他的举动才可理解。

3,他说再有数十矢,就可走脱。这不是吹牛,他说的是每个人,也就是再有几万,十几万弓箭。

4,李陵为何投降,猜测原因有三,一,他是个侠客,觉得自己没发挥好,是个聪明人,要建功立业。二,他佩服单于,那一晚他自己去刺杀单于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了。英雄相惜吧。三,他怨恨汉武帝。这转战千里,没有救兵。被抛弃了。

 

四,

陵败处去塞百馀里,边塞以闻。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责问陈步乐,步乐自杀。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为诬罔,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

  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乃遣使劳赐陵馀军得脱者。
~~~

司马迁因此腐刑,因此发奋写《史记》,写他认为的公正。因为《史记》中国有了第一本样本化历史书。也奠定了民族的精神。如果没有《史记》,就不会有《资治通鉴》,就不会写到李陵的事情。李陵事情的独特意义也在于此。

 

五,

李陵战败的主要原因,就是马,他没有马。追不上,逃不了。以步兵对骑兵,而且是匈奴骑兵,是冷兵器时代,最彪悍的骑兵,马好,人技术好,以少量步兵,对大量骑兵,罗马人厉害,剑盾阵,都败于匈奴骑兵。如果李陵带的是五千骑兵,他至少可以走。

他的战斗,是史上唯一的。最强的。世界史来说。当时司马迁司马光肯定都认识不到,历史局限。今天很明显的。

金州。2018/9/622.29

 

资治通鉴李陵事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艺术
后一篇:爱的辨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