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治通鉴  郝瑗  李世民的大败

(2017-08-03 07:13:08)
标签:

金州hnlk

分类:

资治通鉴  郝瑗  李世民的大败

2017/8/35.51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五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上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癸未,薛举寇泾州。以秦王世民为元帅,将八总管兵以拒之。

薛举进逼高墌,游兵至于豳、岐,秦王世民深沟高垒不与战。会世民得疟疾,委军事于长史、纳言刘文静、司马殷开山,且戒之曰: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开山退,谓文静曰:王虑公不能办,故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曜武以威之。乃陈于高墌西南,恃众而不设备。举潜师掩其后,壬子,战于浅水原,八总管皆败,士卒死者什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皆没,世民引兵还长安。举遂拔高墌,收唐兵死者为京观;文静等皆坐除名。
~~~

公元618年六七月份,李世民和薛举在今天陕西长武县附近大战。

薛举的策略很明显,就是直逼长安,这个威胁非常大,所以唐朝派出了绝对主力,将领是秦王李世民。八总管的兵。隋唐的总管,相当于集团军司令。八个集团军。

薛举(?-618年)

李世民(公元598128日【一说599123日】-公元649710日)

李世民时年二十岁。

李世民这个人,比较独特。历史上几乎算完美的,一方面可能是这个人他自己爱看当时的历史,按说皇帝不能看。可能有所修改,完美主义。一方面,确实强。就跟一个美女还精于打扮爱打扮一样。

李世民的战略是,不与战。不打。这是李世民一贯采用的战术。你会发现他在很多时候都如此,打宋金刚也是,打好多人都如此。他这个方针就是,不冒险,以静制动,静观其变,等待时机。然后一击致命。

然后李世民得病了,疟疾,这个病应该不严重,从后来看也不严重。

说是让其他人主持军政了。得病了吗。而且警告说,不要打。等我病好。我干他。

结果手下不听,出兵了,耀武扬威,大败,大败到什么程度呢,到,死的十之五六。很多大将都死了。没法再打了,直接回长安了。守都守不了了。

我曾谈过,薛举这个人,很厉害的。你别看历史上曾被李世民打的说不要不要的,要投降,那个不确定的。但战争是确定的。这场战争,李世民大败,这不可能是假的,死了那么多人。还有将领。

问题只有一个,是李世民被打败了吗?他病了啊。不是他指挥的。真相是什么?

 

从历史看,李世民从没败过,各种不可思议的英勇,各种不可思议的神机妙算。神话。这很可能是李世民生平唯一一次战败。而且如此大败。那是不是他指挥的呢?

金州个人觉得这就是李世民指挥的,只是为尊者讳。不论是他自己修改的,还是其他人修改的历史。李世民这个人很在乎后世名,他当皇帝时候都看起居注的,这个是历代帝王都不看的,一个是,制度上不让你看,但制度是皇帝制定的。史官在中国一直比较独特,能保持一定客观。一个是,很多帝王不看是不在乎。认为你这文学,其他东西。就是尊重个传统。李世民看,他自己看到过记载玄武门事变,还说不用那么避讳。这可见当时的人,不论是出于喜爱他,还是谄媚他,是歪曲一些的。美化一些的。

我们就看这个资料中的真实。

1,李世民病了,病的是疟疾。而且嘱咐不要出兵。

2,疟疾这个病,不是很严重,不妨碍指挥的,从后来他还能带人走。明显没很严重。

3,这是军事,军令如山。而李世民之前战功很多的,从之前之后他都擅长独断。没人敢说什么的,一个是佩服,一个是他身份高,是皇子。为什么独独这次,他下令,其他人还是违反了呢?

4,这么大规模举动,耀武扬威,八个集团军,这不是八个人,这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搞定的,竟然都没人通知李世民吗?而从后来这个人的各种战争看,他的情报系统很健全的。打仗没有情报能行。军事的很大部分就是情报工作。没看革命吗,都说,地下情报机构立功很大。

5,说,“恃众而不设备”后来能“士卒死者什五六”,战死一半以上,这是不可能的。太简单了,你十万,他一万,他能砍死你六万不?那是拿刀砍的时代。这矛盾的。这明显对方人多,何况如果真是人比对方多,何必坚守呢。

这不合常理。

 

金州猜测事实应该是这样的:

这就是一次李世民直接指挥的战斗,李世民擅长以少胜多,敌人多,自己人少,他想设计,吸引敌人,这也是他的一贯作风,先派人吸引敌人,然后伏兵杀出。结果反而被敌人将计就计。敌人比他高明,杀了他个措手不及,大败。

这是很丢人的事情,严重影响李世民这个神的形象。即使对当时来说。所以让手下人承担了罪过。

后来刘文静也其他原因被杀了。可能和这个事情也有关。这可谓李世民生平唯一一次大败,而且非常惨烈,装屄没成,成傻屄了。

以至于上天都要帮他挽救,薛举很快死了。七月战胜,八月死了,很快死了,而薛举的一个高级谋士,郝瑗,应该就是这个人打败的李世民,也因为哭薛举,得病了,也不行了。退出历史了。像这种高级谋士,是看人的。他能因为痛苦薛举而得病不起,薛举这个人不凡的。可惜,天不保佑。

而郝瑗能轻松打败李世民,而且让他如此大败,如果不是薛举死,薛举和郝瑗应该能轻松搞定唐朝。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六

高祖神尧大圣光孝皇帝上之中武德元年(戊寅,公元六一八年)

八月,薛举遣其子仁果进围宁州,刺史胡演击却之。郝瑗言于举曰:今唐兵新破,关中骚动,宜乘胜直取长安。举然之,会有疾而止。辛巳,举卒。太子仁果立,居于折墌城,谥举曰武帝。
~~~

十一月

薛仁果之为太子也,与诸将多有隙;及即位,众心猜惧。郝瑗哭举得疾,遂不起,由是国势浸弱。

~~~

李世民应该知道谁搞定的他,就是这个郝瑗,那一战应该让李世民,从来没有的胆战心惊,知道不是对手,怎么都干不过你。薛举都死了几个月了,一直到这个郝瑗一病不起,估计也快不行了,糊涂了。李世民才再来打。他不是打不过薛举,他之前打败过薛举的,打的薛举都要投降了。他是打不过这个郝瑗,就跟曹操一样,曹操不是打不过刘备,曹操是打不过诸葛亮。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四

恭皇帝下义宁元年(丁丑、公元六一七年)十二月

癸巳,世民击薛仁果于扶风,大破之,追奔至垅坻而还。薛举大惧,问其群臣曰:自古天子有降事乎?黄门侍郎钱唐褚亮曰:赵佗归汉,刘禅仕晋,近世萧琮,至今犹贵。转祸为福,自古有之。卫尉卿郝瑗趋进曰:陛下失问!褚亮之言又何悖也!昔汉高祖屡经奔败,蜀先主亟亡妻子,卒成大业;陛下奈何以一战不利,遽为亡国之计乎!举亦悔之,曰:聊以此试君等耳。乃厚赏瑗,引为谋主。
~~~

617年十二月,李世民差点把薛举打崩溃,都要投降了。而薛举用郝瑗当谋主,七个月后,大败李世民,唐军主力,被他打灭一半基本。李世民的头脑不如郝瑗的,这恐怕是当时唯一一个高于李世民的人。这个人的策略,直取长安,战术战法,都让李世民如孔子见老子一样,本来以为自己很牛屄,结果甘心臣服。

 

浅水原战役,应该是李世民直接指挥,用他一贯的战术,前面诱敌,伏兵突袭,他本来擅长绕后,结果被郝瑗看破,反而绕后他了。遭到致命性的打击,军事和心理上都是,以至于直接撤军了。是准备固守长安了,不敢出来了。就跟诸葛亮打司马懿一样,打得你都不敢出来。司马懿也知道打不过诸葛亮,李世民也知道打不过郝瑗,明智的人还是这点好的。

或许真有天意,薛举死,郝瑗病,估计岁数也大了,一病不起了。而薛举的继承者也不行。薛仁果从来没打过李世民过,李世民就那都不敢出兵,一直到郝瑗一病不起,估计不能指挥了,或各种其他因素也不让他指挥了。李世民才出兵。

 

郝瑗,这个历史上因为各种缘故,昙花一现的人,应该是那个时代,最强的谋士战略家战术家,是唯一一个让李世民都认为完全不是对手的强者。可惜,或许,真有天意吧。

就想起原来和朋友谈论司马懿和诸葛亮,世人以成败论英雄。但如果从人和事实看,诸葛亮的才干,十个司马懿也不行,司马懿只是明智,明白人,他知道打不过你,我守。而且占着各种有利因素,魏国实力雄厚。司马懿就夸过一个人,诸葛亮,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才敢出来,看到诸葛亮的营地,说,真天下奇才。诸葛亮从不觉得司马懿咋滴,因为跟诸葛亮比,司马懿还真不咋地。别说跟诸葛亮比,跟周瑜刘备孙权鲁肃这种人比,司马懿都不咋滴,司马懿不如曹丕的,太明显了吧,曹丕就制服他,司马懿真要那么强,怎么不灭孙权啊,他干不过的。怎么不灭西蜀啊,也干不过的。只是后来天下无英雄,轮到他了。运气的。司马懿这种人,在曹操的时代为何一点都不显赫,轮不到他。时机的。

历史或许真有天意。太多太多如此了。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也想起刘裕,这个人在他的时代,无敌的,战略天才。他能从南京一个劲儿打到西安,遇谁灭谁,灭几个国家,要不是内部动乱,他就扫平天下了,没后来北魏什么事了,弄不住他。他打到西安,南方动乱了,广州动乱往南京打,这南北两头的,他又跑回来了。折腾来折腾去,岁数大了。各种原因再没有北伐。天不让统一。

 

浅水原战役,薛举和郝瑗,是隋末唐初历史上,最威胁唐的一次,没有之一,如不是薛举死,郝瑗病,他和薛仁果肯定没什么可交流的,薛仁果就是个莽夫。如果不是薛举死,死的真是时候,而郝瑗和他感情太深,痛哭得病,历史将会重写。

这一点,恐怕只有两个人知道,一个是李世民,他清楚,怎么败的,多么害怕。装着没事一样。一个是我。我知道当时发生了什么。而不是历史的假面的光彩。郝瑗这个可谓当世和历史上都很微小痕迹的人,是那个时代,第一谋士,第一战略战术家,唯一能打败李世民,让李世民胆战心惊的人。

从李世民兵败直接退回长安,都不在其他地方坚守,是李世民也明白,唯一的希望就是坚守长安了。从郝瑗一病不起,李世民才敢出兵。是他也明白这个人是关键。但他是个要面子的人。他不会让那个时代任何人盖过他的光芒。而在我看历史的时候看到了那个时代最耀眼的光。不是李世民,而是这个郝瑗,只是,人算不如天算。

运气,恰如一个人生在什么时代,遇到什么机会。真,时也,运也,命也。恰如在这个敏感词潜规则的高压时代,你文字文学文化,还不如去吻呢。

郝瑗,你是谁?

 

金州。2017/8/37.02

 

 

资治通鉴 <wbr> <wbr>郝瑗 <wbr> <wbr>李世民的大败

资治通鉴 <wbr> <wbr>郝瑗 <wbr> <wbr>李世民的大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死了接着爱
后一篇:成长随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