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误“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2011-02-28 15:33:31)
标签:
金州hnlk杂谈 |
分类: 文 |
辨误“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看网上翻译大多错误,多是说好的铁匠的儿子,必须先学习皮革业,好的做弓箭的子弟,必须先学习编簸箕。
唐孔颖达疏最流行,孔疏为:“良,善也。冶,谓铸冶也。裘,谓衣裘也。积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陶铸金铁,使之柔和,以补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箕,柳箕也,言善为弓之家,使幹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业,仍学取柳和软挠之成箕也。”
这两句,子承父业的意思,做弓箭的基础学习编簸箕,有道理,编簸箕,是熟悉木头的柔软度和弹性。铁匠,为什么学习皮革做衣服呢?有人追误解释为皮革也是柔软,和钢铁同理,那干脆学习弹棉花不得了。世人和一些学者之误,在于只知照本宣科,不解情理。
偶然看到,不如说说。
裘,意思是羊皮做的东西,一般说的是衣服。这里却不是,这里是借代指的是皮囊,羊皮做的风囊,打铁有个鼓风的东西,是羊皮做的,两手抓住两个木柄,拉开,皮囊进风,夹紧,鼓风,非常需要力气。
这句意思是,打铁的要先学习鼓风,锻炼力气和把握火候。
大多解释着,如今薄学者,甚至无灵学者,甚至古时博学不知情理之士,竟然都拘泥于裘这个字,而直接想到皮革和衣服,结果错上加错。
这个裘这里是风囊,打铁鼓风的东西。
金州。2011.2.28.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