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宣公》精选译注

(2015-06-18 05:25:06)
标签:

合肥行知学校

方正教育

经典诵读

左传

文化

分类: 经典诵读照见

宣公·宋、郑战于大棘

二年春,郑公子归生命于楚,伐宋。宋华元、乐吕御之。二月壬子,战于大棘。宋师败绩。囚华元,获乐吕,及甲车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1]

狂狡辂郑人[2],郑人入于井,倒戟而出之,获狂狡。君子曰:“失礼违命,宜其为禽也。戎,昭果毅以听之之谓礼。杀敌为果,致果为毅。易之,戮也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其御羊斟不与。及战,曰:“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与入郑师,故败。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国殄民,于是刑孰大焉?《诗》所谓人之无良者,其羊斟之谓乎!残民以逞

宋人以兵车百乘、文马百驷,以赎华元于郑。半入,华元逃归。立于门外,告而入。见羊斟,曰:“子之马然也?对曰:“非马也,其人也。既合而来奔。

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讴曰:“睅其目[3],皤其腹[4],弃甲而复。于思于思[5],弃甲复来。使其骖乘谓之曰:“牛则有皮,犀兕尚多[6],弃甲则那?役人曰:“从有其皮[7],丹漆若何?华元曰:“去之!夫其口众我寡

【注释】[1]馘(ɡ):指战争中割取的敌人的左耳。[2]辂():迎战。[3]睅(kàn):眼球突出。[4]皤():腹大的样子。[5]于思:胡须多的样子。[6]犀兕():犀牛。兕为犀牛的雌者。[7]从:同“纵”。

【译文】宣公二年春,郑国的公子归生受楚国的命令进攻宋国,宋国的华元、乐吕率军抵抗。二月壬子日,在大棘展开战争。宋军被打败了。俘虏了华元,乐吕战死被收回郑国。郑国还俘虏了宋国的兵车四百六十乘,俘虏兵士二百五十人,打死宋军而割下左耳一百个。

宋国的狂狡迎战郑国军队,郑军士卒落入田野的井中,狂狡倒过战戟让这些人抓住戟柄上来,郑军俘获了狂狡。君子评论说:“狂狡失掉礼法违背命令,正应当被擒获。兵戎,是要发扬果毅精神并把这种精神存在心内表现在外,才称得上礼法。杀伤敌人为勇敢,把勇敢用来立功就为强毅,反过来,就应遭到刑戮

就要打仗的时候,华元杀了羊给战士吃,为他驾车的羊斟却不分给吃。到打起来的时候,羊斟说:“前日的羊,是你主管;今天的事情,是我主管。就把华元的戎车驾到郑国军队中,所以失败了。君子说:“羊斟不是人,因为私人的怨恨,败坏国家残害人民,对他该用多大的刑罚呀?《诗经》所说人没有好德行的话,说的不正是羊斟吗?他残害人民以快自己的心意

宋国用兵车百乘、毛色华丽的马四百匹去郑国赎华元,兵车、马匹已经有一半进入郑国,华元逃回来了。他站立在城门外,让人通告了才进去。华元见到了羊斟,问他:“你驾驭的马要跑到郑军那里去吗?回答说:“不是马要去,是人让去的。华元从羊斟这里证实他的被俘是羊斟干的,羊斟就害怕了,出逃到鲁国。

宋国筑城垣,华元为主管,出去巡察工程。筑城的人唱道:“鼓起他的眼睛,挺起他的大肚,丢弃了衣甲又回来了。络腮胡子呀络腮胡子,丢弃了衣甲又回来了。华元让他的护车武士回答筑城的人说:“牛皮是有的,犀牛的皮子更多,弃甲又怎么样?筑城的人回答他说:“纵然有犀牛的皮子,油漆弓箭的丹漆又从哪里来呢?华元说:“离开他们,他们口多我少

【评析】鲁宣公二年(前607),郑国接受楚国的命令,进攻宋国。宋国将领狂狡将已掉入井中的郑国军士救出来,使自己被俘;宋国将领内部不团结而导致全军覆没。这次战争,再次说明宋国一些大臣不懂得战争,也缺乏为国牺牲的精神。

宣公·王孙满对楚子

楚子伐陆浑之戎[1],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2],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3],螭魅罔两[4],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5]。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天祚明德,有所厎止[6]。成王定鼎于郏鄏[7],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注释】[1]陆浑之戎:散居于东周王城周围的少数族,主要分布在今河南嵩县、伊川县等境内。[2]九牧:夏代天下分为九州,州长称牧。[3]不若:不顺,不利,害人之物。若,顺。[4]螭(chī)魅罔两:螭魅即魑魅,传说中的山林精怪;罔两,亦作“魍魉”,亦为山川怪物。[5]休:祐,赐。[6]厎(zhǐ)止:固定。厎,定。[7]郏(jiá)鄏():即周朝的王城,在今河南洛阳市。

【译文】楚庄王率兵攻伐陆浑之戎,于是到了东周的雒邑,在东周的疆界上陈兵示威。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王孙满对他说:“鼎的大小、轻重在于君主的德行,而不在鼎本身。过去夏朝在它的君主德行好的时候,描绘远方的各种物象,让九州的牧伯来献金,用这些金铸成带有各种物象的九鼎,万物都在鼎上完备地显现出来,使人民知道神灵、奸伪。所以人民进入河川、湖泽、山林中,就遇不到不利于自己的物类。魑魅魍魉等山林鬼怪,就不能遇到。因而人民上下和睦,来承受上天的恩赐。到夏桀时德行昏乱,九鼎就迁移到了商朝。商朝享国六百年。商朝的纣王横暴残忍,九鼎就迁移到周朝。德行达到美善光明,九鼎虽小,也是重而不可转移。德行奸回昏乱,九鼎虽大,也是没有份量的。上天赐福给有光明德行的人,是有所限定的。周成王把九鼎安放在郏鄏,占卜说要经过三十代王、共七百年的时间才会改变,这是上天赐予的命数。现在周朝的德行虽然衰落,但上天的赐命却没有改变。所以,九鼎的大小、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评析】鲁宣公三年(前606),楚庄王率兵攻伐东周国境的陆浑之戎,进入洛邑,问周鼎的大小、轻重,说明周天子的地位受到挑战,诸侯势力更强大起来。

宣公·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楚人献鼋于郑灵公[1]。公子宋与子家将见。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2],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公怒,欲杀子公。子公与子家谋先。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从之,夏,弑灵公。

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权不足也。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郑人立子良。辞曰:“以贤,则去疾不足;以顺,则公子坚长。乃立襄公。

襄公将去穆氏,而舍子良。子良不可,曰:“穆氏宜存,则固愿也。若将亡之,则亦皆亡,去疾何为?乃舍之,皆为大夫。

【注释】[1]鼋(yuán):大鳖,俗名团鱼。[2]食():给……吃,请……吃。

【译文】楚国给郑灵公进献了一只大鳖。公子宋与公子归生准备去进见国君,公子宋的食指动了一下,让公子归生看,对他说:“以前我的食指动弹,一定要尝美味。进入朝堂后,厨师正要杀掉分解这只大鳖,公子宋与公子归生互相看着笑,郑灵公问他们为何笑,公子归生就把公子宋说的话告诉了他。等到给大夫们吃大鳖的时候,把公子宋召到面前却不给他吃。公子宋恼怒了,把手伸到鼎里,尝了一点鳖肉汤出去了。郑灵公一看愤怒了,就要杀公子宋。公子宋与公子归生预先就谋划要杀掉郑灵公,公子归生说:“牲畜老了,还怕杀它,何况是君主呢?这时公子宋就在郑灵公面前说公子归生要杀郑灵公。公子归生害怕郑灵公杀自己就听从了公子宋。夏季,公子宋与公子归生杀了灵公。

《春秋》写道:“郑国的公子归生杀害了君主姬夷。意思是公子归生的权力比不上公子宋,听从公子宋而杀君主。君子说:“公子归生不想杀君主是仁,但不能讨伐公子宋是不武,所以他不能达到仁道。《春秋》的体例,凡说弑君,只称君的名字,是指君主无道。称臣的名字,是说臣有罪恶。

郑国大夫要立公子去疾为君,公子去疾推辞说:“以贤而论,我去疾不很贤,以长少的顺序而论,那公子坚比我为长。于是立了公子坚为君主,即郑襄公。

郑襄公准备清除他的其他兄弟,而要放了公子去疾,公子去疾不同意,说:“穆公的其他儿子都在国内,那是原本的愿望,如果让他们逃亡,那就都要逃亡,留下我干什么呢?于是都放过了,让他们都做了大夫。

【评析】郑国公子宋想做君主,郑灵公就抵制他。公子宋胁迫公子归生和他一起杀掉了郑灵公。这说明“臣弑君,子弑父”是春秋时期的普遍现象。

宣公·晋侯伐郑

夏,晋侯伐郑,为邲故也。告于诸侯,蒐焉而还[1]。中行桓子之谋也[2],曰:“示之以整,使谋而来。郑人惧,使子张代子良于楚。郑伯如楚,谋晋故也。郑以子良为有礼,故召之。

【注释】[1]蒐:检阅车马。[2]中行桓子:荀林父把晋军分为三部:中行、右行、左行。荀行父为中行统帅,谥号桓,因称中行桓子。

【译文】(鲁宣公十四年)夏天,晋景公率军进攻郑国,是因为邲地战役的缘故。他向各国诸侯宣布,到郑地检阅军队后就回国了。这是荀林父出的计谋,荀林父说:“要给郑国显示出晋国部队的齐整,让郑国自谋而来服从晋国。郑国害怕了,让子张代替子良到了楚国。郑襄公到楚国,谋划抵御晋国。郑国因为子良有礼度,所以把他召回国内。

【评析】晋国在邲之战失败后,郑国背叛它而投靠了楚国。为了让郑国服从晋国,晋景公亲自率领军队到郑国示威,郑襄公急忙到楚国寻求援助。

宣公·楚子围宋

楚子使申舟聘于齐,曰:“无假道于宋。亦使公子冯聘于晋,不假道于郑。申舟以孟诸之役恶宋,曰:“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王曰:“杀女,我伐之。见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华元曰:“过我而不假道,鄙我也。鄙我,亡也。杀其使者,必伐我,伐我亦亡也。亡一也。乃杀之。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1],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2]。秋九月,楚子围宋。

【注释】[1]窒皇:亦作绖皇,宫中路寝前面的庭。[2]蒲胥:楚国都城街道,市场在其中。

【译文】楚庄王派申舟聘使齐国,对他说:“不要向宋国说明,直接通过它的国家就行了。也派公子冯出使晋国,不向郑国说明就通过郑国。申舟因为以前在孟诸的战役中惹怒了宋国,对楚庄王说:“郑国明白,宋国很不聪明,出使晋国的人不会受害,我是一定要死了。楚庄王说:“如果宋国杀了你,我就去攻伐他。(楚庄王为保证他的诺言,)让申舟把儿子申犀领来见了他才出行。申舟到达宋国边境,宋国人把他留住了。宋国的华元说:“申舟路过宋国而不行借道之礼,是小瞧我国。小瞧我们,就是要灭亡我国。如果杀了他这个使者,楚国一定进攻我们,进攻我们也是要灭亡我国。都是一样的亡国。就杀了申舟。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愤怒得撩起袖子站起来,赤脚跑到路寝前的庭中,后面给他拿鞋的人到这里才追上他;他又跑出寝门之外,给他送剑的人在寝门外才追上他;为他备好的车子到蒲胥街上的市场中才追上他。秋季的九月,楚庄王率军包围了宋国。

【评析】鲁宣公十四年(前595),楚庄王派使者到齐国、晋国,却不让他们向必经的宋、郑两国行借道之礼,就是向两国挑衅。宋国不畏楚国势力,杀了使者申舟,激怒了楚庄王,到秋季,楚军包围了宋国。

宣公·晋师灭赤狄潞氏

潞子婴儿之夫人[1],晋景公之姊也。酆舒为政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酆舒有三俊才,不如待后之人。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2],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后之人或者将敬奉德义以事神人,而申固其命,若之何而待之?不讨有罪,曰将待后。后有辞而讨焉,毋乃不可乎?夫恃才与众,亡之道也。商纣由之,故灭。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故文反正为乏,尽在狄矣。晋侯从之。六月癸卯,晋荀林父败赤狄于曲梁[3]。辛亥,灭潞。酆舒奔卫,卫人归诸晋,晋人杀之。

【注释】[1]潞子婴儿:赤狄潞氏的首领。潞氏,赤狄的一个部落,活动在今山西潞城。[2]黎氏:殷商古国,在今山西黎城县。[3]曲梁:潞氏所属地,在今潞城县境。

【译文】潞氏的首领潞子婴儿的夫人,是晋景公的姐姐。潞氏的大臣酆舒当政时把她杀害了,并且刺伤潞子的眼睛。晋景公因此要征伐酆舒。晋国的大夫们都说:“不能征伐他。酆舒有三方面的俊秀才能,不如等待酆舒的后人执政再征伐他。伯宗说:“一定要征伐他。潞氏有五种罪过,他的才能虽多,能补救罪过吗?不祭祀祖先,是一罪。酒,是二罪。摒弃贤臣仲章而夺取黎国的土地,是三罪。虐杀了景公的姐姐伯姬,是四罪。伤害了国君的眼睛,是五罪。依恃着他的才能,而不树立美德,这就更增加了他的罪过。酆舒的后人或者将能够敬奉德行和正义,而加固赤狄的命运,还能等待吗?不去讨伐有罪的人,说什么将等待以后,以后人家的继承者如果有理而去讨伐人家,不是不可以吗?依恃才能和人多,是灭亡之道。商纣就是依恃才能和人多,所以灭亡了。天违反时间顺序就成为灾害,地上的事物违反常性就成为妖怪,人民违反道德就会动乱。人间动乱就会产生妖怪和灾害。所以文字中,反正就是乏字。这些都在赤狄那里出现了。晋景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六月癸卯日,晋国的荀林父在曲梁打败了赤狄,消灭了潞国。酆舒逃奔到卫国,卫国又把他送给晋国,晋国把他杀了。

【评析】鲁宣公十五年(前594),晋国因为赤狄潞氏的执政者酆舒杀害晋景公的姐姐,而兴兵攻伐潞氏,灭掉了这个部族。

宣公·秦人伐晋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1]。壬午,晋侯治兵于稷[2],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雒[3],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4],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5],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6]。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7],曰:“吾获狄土,子之功也。微子,吾丧伯氏矣。羊舌职说是赏也,曰:“《周书》所谓庸庸祗祗者,谓此物也夫。士伯庸中行伯,君信之,亦庸士伯,此之谓明德矣。文王所以造周,不是过也。故《诗》曰:‘陈锡哉周,能施也。率是道也,其何不济

晋侯使赵同献狄俘于周,不敬。刘康公曰:“不及十年,原叔必有大咎天夺之魄矣

【注释】[1]辅氏:晋地,在今陕西大荔县东。[2]稷:晋地,在今山西稷山县。[3]雒:晋地,在今大荔县东南。[4]病:病重。[5]乱:神志昏乱。下文“治”,指神志清醒。[6]亢:遮挡。[7]瓜衍:在今山西孝义县境内。

【译文】(鲁宣公十五年)秋七月,秦桓公率兵侵伐晋国,进入晋地辅氏。壬午日,晋景公在稷地整顿军队,用来略取赤狄的土地,在赤狄地区立了黎国的君主就回来了。晋国军队又到达西部的雒地,魏颗在辅氏打败了秦国军队,俘虏了杜回,杜回是秦国的一位力士。

当初,魏颗的父亲魏武子有一位宠爱的妾,没有生儿子。魏武子病了,命令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把她嫁出去。等到魏武子病危时,又说:“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等魏武子死后,魏颗就把这位妾嫁出去了,他说:“人病危时就昏乱了,我是服从他清醒时说的话。到辅氏战役的时候,魏颗看见有一位老人把茅草结在一起用来遮挡杜回。杜回被茅草绊住跌倒在地,所以被魏颗俘虏了。魏颗在晚上做梦梦见了那位老人对他说:“我,就是你所嫁出去的那位妇人的父亲,你用你先人清醒时的命令,我用这来报答你

晋景公赏给荀林父赤狄奴隶一千家,又赏给士贞子瓜衍县,对士贞子说:“我能获得狄人的土地,是你的功劳。如果不是你,我就丧失了荀林父了。羊舌职评论这次奖赏,说:“《周书》所说文王能用可用,能敬可敬,就是说的这类事情。士贞子用荀林父,国君相信士贞子,也用荀林父,这就是所谓光明之德。周文王所以能创立周朝,也不过是这样。所以《诗经》说,陈布利益而赐予别人的是周朝。’是说能够施恩于人。遵循这一道理,有什么办不成的呢

晋景公让赵同到周朝去献俘虏,赵同对周天子不够尊重。刘康公说:“不过十年,赵同一定会有大的灾祸。看样子上天已夺去他的魂魄了

【评析】晋国在占领赤狄潞氏的土地后,又击败了秦国的进攻。晋景公给荀林父和士伯重大赏赐,说明他能重用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