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学思不致
学思不致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4,376
  • 关注人气:5,8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谈行知学校文化建设

(2013-09-01 21:23:55)
标签:

合肥行知学校

方正教育

文化建设

教育

分类: 文章总结建议

学校作为现代社会承担教育功能的主要载体,承担者双重功能,既要为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文明奠基又要带领学生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宋代张载对读书人读书目的有过这样的表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细细品味何其雄壮,何其雄心万丈,其中包含着作为一个读书人、文化人应当有的志向、胸怀、使命、目标,反思现代教育的得失,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教育对于现代科技教育从知识奠基、层次递进、教育方法、潜能激发、未知探求等方面业已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且不断改进、完善,但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目的、行为准则、修养完善、价值体系、实践能力仍是弱项。这就需要一线学校在偏重现代科技教育的大环境下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学校的文化体系,以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行知学校近年来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坚持分析总结机制、资源优化机制、查漏补缺机制,形成以制度进行规范,以机制优化细节。学校先后制定了《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学期教学常规考核办法》《学籍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检测检查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扣分制度》《严格考试、规范监考制度》等多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成果绩效考核制度,使学校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测试等教学环节的指导,使学校日常教学工作规范化、流程化。以此达到常规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奠基。另一方面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通过硬件、软件建设,以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依托,引领学生修身、养性为学生的人生奠基。

行知学校的校园文化立足传统、扎根经典,即有立足各项活动的行为文化,又有立足各类平台的环境文化。

一、行为文化,在活动中激趣、熏陶

各类活动是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最感兴趣,参与面最广的教育平台。

(1)立足经典,推动阅读文化

每学年中我校读书节为核心定期举办各类以传统文化精粹为核心的活动,读书节在我校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活动体系,参与人员涵盖了教师、家长、学生。时间跨度整个学期,内容丰富即有班级的读书交流、汇报、展示;家庭的亲子阅读。又有教师的三级读书交流平台。

1、班级阅读

对于学生来讲,阅读是要求有环境的,我校在班级中通过调整课程设置,设立辅导教师,使用校本教材、学生班级展示读后感、设立班级阅读书柜、学生讲坛等方式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以传统经典和现当代名作为主的班级阅读活动。

2、亲子阅读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家长阅读的推动难于学生阅读的推动,我校的做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高调的展示、表彰,通过宣传学生推动家长,对于优秀的家长通过读书节的表彰、展示、宣传进行鼓励,并适当降低标准,能力强的带孩子阅读传统经典、次之阅读当代文学、再次之阅读普通文学作品,最次之和孩子一起背首诗。

3、教师阅读

行知学校将“读书、谈书、用书”作为理论研修的核心原则,通过“读书、谈书、用书”统筹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三大“瓶颈”问题:缺乏理论论指导,缺乏有效交流平台,理论与实际无法融合。为此,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读书社团活动,营造教师读书氛围。学校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分层推动”的原则,为全体教师精心挑选了各类教育理论书籍,这些书籍涵盖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学科指导、人文素养等对方面领域,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分发给教师。同时,学校通过评奖、优秀作者专题发言、推荐发表、刊印出版等方式,为爱读书想进步的教师搭建平台、寻找出路,努力营造全员参与的团队读书氛围。行知学校理论研修核心组织“读书共同体”确立了三大研修目标:1.研读经典教育教学专著,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情况,形成适合本校教师的理论指导文章。2.搭建或通过各种平台将教育教学理论以广大教师能够接受的方式渗透给广大教师,并逐步引起教师们对读书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热情,探索如何利用“卷入式”研究方法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3.摸索适合本校教师的读书研修组织形式、运作方法。核心团队“读书共同体”为老师们树立了一面旗帜,起到了引领和推动的作用,“分层推动”创新了工作机制,如今核心社团、中青年社团、全校社团三级教师社团为学校以教师研读理论为核心的教师社团打开了局面,形成了机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三级社团研修活动,使教师学习的效果发生量变和质变,促使教师在交流中深化理论成果,反思实践认识。通过有效的交流将教师的个人“自修”与团体的“群修”有机结合,把每位教师由“点状”串联成“网状”,实现了知识的横向流动,让教师的个人“自修”成果在量和质上得以提升。

每学年的“读书节”是行知学校读书活动的高潮,读书节上名家指导、表彰隆重、形式多样,亲子展示、教师展示、师生展示,吹拉弹唱、小品相声、舞蹈歌曲,即有古典名著的再现又有作品原创,以现代方式展示对阅读的理解、表达,为一学期的读书活动画上句号。

(2)立足社团,推动实践文化

陶行知教育理论提出了关于学生能力培养的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要使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必须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

为此,行知学校实施“三步走”战略,积极开展各类学生社团活动,第一步建立学校社团,重在摸索经验、形成影响;第二步建立班级社团,普及、惠及全体学生;第三步建立学生合作小组、形成小团队,最终形成以“班级为主、学校为辅”的校本学生实践机制。

为了更好地创设良好的氛围,行知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了各类学生社团:科技类(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机器人、科技DV、科幻画、航模),艺体类(排球队、田径队、鼓号队、合唱团),人文类(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扬帆心灵放飞室)。定期开展社团展示活动,加大社团宣传力度,大力表彰各社团取得的成绩,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到社团活动中。学校根据师资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设施,让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组织工作,全校学生皆可根据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潜能,加入适合自己的社团。各种学生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更为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提供了平台。

二、环境文化,在氛围中浸润、熏染

环境具有着强烈的育人功能,我们认为环境要与学生如影随行,行知学校既要打造 “走动”的育人环境又要有固定的育人环境,“走动”的环境要与学生贴身相伴,固定环境要让学生常来常往、目之所及。为此,我校一方面以校本教材为突破口打造“走动”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建设各类功能室、阅览室打造固定的育人环境。

(1)教材文化——学习古今经典提升学生内涵

阅读经典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打造书香校园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在要求。为了达到更加系统有效地提高学生经典阅读的目的,学校集中教师力量开设经典阅读课程,积极开发经典诵读校本教材。

2011年行知学校经过前期调研,学校从宣传、教材、培训三个方面依次开展工作,首先,对全体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动员,争取家长支持。在宣传的同时,2011年下半年,学校组织15位本校语文骨干教师成立经典诵读教材开发小组,开始编制《经典日日诵》教材。期间编写组老师反复商讨,征集师生意见,邀请全国知名专家指导,经历五次修改、三次校对,于2012年9月,凝聚着编制组老师一年心血的《经典日日诵》一至九年级的教材成功印刷,并且分发到每个孩子的手中。本教材内容按《经典》《古诗文》《现代文学文》《外国文学》等四大阅读板块,根据学生阅读年龄由低年级到高年级增加阅读量、难度和深度。同时,学校还配发了《每生每天诵读记录本》,多达60页的精巧记录本设置了 “诵读日期”“诵读内容”“检查人”“我喜欢的词句摘抄”“我的诵读感受”等记录栏目,保证了经典诵读使用的最大效益化。

今天,经典在学生的书包里,在学生“午读晨诵”的读书声中。明天,经典将融化在学生的心田里。

校本教材的使用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我们还要让学生的身体也动起来,2012年历时半年,行知学校武术创编操校本教材创编完成。该操是在中国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糅合和现代广播操创编而成。

诵祖国传统经典启智、励志,炼国粹武术强身、健体,我们认为当一所学校能够让学生内心足够强大,体魄足够强健,才是这所学校的教育文化,是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

(2)环境文化——为浸润学生心灵营造育人环境

行知学校学校占地30余亩,由南北两幢教学楼和一幢综合楼组成, 5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 6000多平方米塑胶运动场,这样大的面积如何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行知学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中国传统经典《三字经》《论语》《弟子规》《千家诗》《大学》《中庸》,诸子百家简介、现代科技、智慧故事、名言警句装饰外墙、通道、走廊等处,让全体学生时刻处于古代经典和现代科技中,日积月累浸润学生心灵。二是大力建设各类功能教育室,目前行知学校已建成“十合一”综合教育馆,可同时进行校史教育、识字教育、陶行知精神、创造教育、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科技教育、励志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少年先锋人物教育。为全体学生建设了一百平米的学生阅览室,学习之余对全体学生开放。为各个学生社团建设了科技创新室、机器人活动室、心理教育室等。学校精心布置各个功能室,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今天的行知校园,正如学生家长所说:“走进行知,让人感觉到这是个做学问的地方!”

行知学校的办学思想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的探索与实践,行知学校的校园文化秉持的是陶行知“知行合一”思想,既要在“静态”层面上营造知识氛围,更多的是在“行动”层面上“创造”氛围,通过立足祖国传统文化精髓让学生初步具备“为往圣继绝学”的能力,汲取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启智、明礼、励志、健体的精华,通过各级各类实践平台让学生实践现代科技知识。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行知学校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行知将继续努力!(郑鹏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