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行知学校一年发展纪实
(2012-06-12 12:09:08)
标签:
合肥行知学校方正教育教育 |
分类: 文章总结建议 |
2011至2012学年,行知学校各项工作呈良好态势,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有了跨越式的发展。
一、完善校本研修机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于教育而言,教育上的科学技术就是教育科研。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行知学校坚持“科研促提升,教务抓常规”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依照“领导规划、部门负责、学科落实”的组织程序,认真落实“着力点在课堂,用力点在教师提升”的教科研工作要求,运行“常规+特色”的“双轨”工作机制。
行知学校常规教研依据“立足课堂、研修教材、形成体系”的指导原则,目前形成了以月为单位、“四环节”常规教研活动体系。常规教研侧重日常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常规教研活动体系具体内容有:无生上课、公开课听评、集体备课、集体教研四大环节,并通过外出学习、专家指导、名师观摩、校际交流等方式为常规教研提供理论支撑;特色教研侧重理论研修与实践,以读书为抓手形成特色教研体系,建构读书文化,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成为行知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2008年3月行知学校20余位老师在科研处的倡议下自愿组建了读书的核心组织……读书研究共同体,创建“读书共同体”博客。通过个人自修、集体交流、撰写论文的方式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研读,再通过博客探讨、教研活动、理论学习、专题讲座、示范实践等形式将研修成果渗透在日常工作中,同时在活动中探索有效研修的活动形式、组织方法。在“读书共同体”的影响下,行知学校教师读书氛围浓厚,已逐步形成核心团队、中青年团队、全员参与三级读书交流平台,教师读书学习蔚然成风。
行知学校将教师的成长发展作为学校成长发展的生命线,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了常规教研和特色科研互为支撑的校本研修体系,以“专业成长共同发展”作为目标,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培养特色教师,形成特色教育风格,打造名师团队。仅2011—2012学年度教师论文获国家级45篇,省级22篇,市级25篇。2011年3月,夏兰老师的论文获安徽省一等奖、国家二等奖,朱晓辉、汪瑞生两位老师获得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辅导一等奖;2011年4月,郭云老师获得瑶海区初中政治学科综合技能大赛一等奖;2011年5月,汪瑞生、朱晓辉两位老师又获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辅导三等奖;2011年5月童绪付老师荣获合肥市音乐一等奖;2011年8月张军民、王执虎老师荣获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类作品一等奖,并参加全国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1年9月樊允浩、查晓丽、费冬梅、程曙辉老师获得国家级信息技术整合课一、二等奖;2011年12月周向荣老师荣获安徽省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张正茂、丁扣宝老师荣获合肥市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二等奖;2011年12月程曙辉老师荣获合肥市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2012年1月童绪付老师荣获安徽省音乐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2012年3月夏兰老师获得合肥市微机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并与2012年5月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课堂教学大赛;2012年4月张军民老师荣获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类作品三等奖;2012年4月王执虎老师荣获合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类作品二等奖,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辅导员类作品一等奖并报送全国大赛;2012年5月赵俊友老师获得合肥市小学语文特等奖并将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课堂教学大赛;2012年5月程曙辉老师荣获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并将代表合肥市参加安徽省课堂教学大赛;2012年5月樊允浩老师荣获合肥市中学数学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多年的坚持让全体教师始终处于“不断成长不断超越”的状态中,保持着教师队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二、夯实教学常规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行知学校将教育教学成绩作为学校工作的核心工作,明确提出教学质量应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学管理的抓手一是制度建设,完善学校监督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坚持分析总结机制、资源优化机制、查漏补缺机制,形成以制度进行规范,以机制优化细节。学校由教务处制定了《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学期教学常规考核办法》《学籍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师评价制度》《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检测检查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加扣分制度》《严格考试、规范监考制度》等多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成果绩效考核制度,使学校教学管理做到科学化、制度化;加强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测试等教学环节的指导,使学校日常教学工作规范化、流程化。二是坚持“走动管理”,要求校长室、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同志必须坚持工作时间不间断巡查机制,对教师到岗、授课、课堂秩序、学生状态四个方面监督,现场处理出现的问题。
中考是学生求学路上的第一场“硬仗”,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走向。多年的严格、细致管理磨练了行知的教师队伍,诞生出一批优秀的金牌教师,理化生实验操作考核是中考“三大战役”的第一仗,几位老师多年奋战在中考一线,手把手的帮助每位学生,2011年理化实验操作考核成绩破合肥市记录,2012年再次刷新记录。体育组老师常年坚持风雨无阻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学生三年体育达标训练机制,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中考体育加试,2011年行知学校体育加试成绩进入合肥市前列,2012年傲居瑶海区第一。文化课考试是中考“三大战役”的重头戏,行知学校有着一支堪称“豪华”的教师队伍,省级物理学科教坛新星高学政,市级语文学科教坛新星陈静、操北云、朱仁维,市级数学教坛新星、省级一等奖周向荣,市级政治教坛新星洪晓,市级英语教坛新星刘佩亮、徐郁葱,市级历史教坛新星吴红军,合肥市骨干教师、区数学兼职教研员周武,优秀班主任李红、课改明星张正茂,市级一等奖樊允浩、井宏杰,多年中考把关教师李仁珍、査晓丽、龚世祥、张永春、彭道洋、丁扣宝等。这些优秀的教师为学生们决胜中考建起了一座坚实的屏障。
严格的教学管理、优秀的教师队伍必然成就学生优异成绩,2011年行知学校中考全校平均分614分,在瑶海区、合肥市均位列前茅!其中理化实验操作平均分9.84分,位居合肥市第一名。体育成绩平均分36.91分,位居瑶海区第一名。2012年理化生实验操作平均分9.88分,体育成绩平均分37.78分, 均位居瑶海区第一名。
三、活跃学生社团活动
行知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深深懂得:素质教育,不是口头说教,不是花拳绣腿。为了更好的开展创造教育活动,行知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掘学校以及社会的教育资源,开设各类科技活动课,在学校层面组建三类社团:科技类(科技创新活动小组、信息技术活动小组、机器人社、科技DV、科幻画、航模社),艺体类(女子排球队、田径队、鼓号队、合唱团等),人文类(读书俱乐部、文学社、扬帆心灵放飞室)。并开展以“人人都有创造力”为主题的小发明、小创造竞赛,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学校根据师资情况和现有的教学设施,让具有一技之长的教师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组织工作,全校学生皆可根据自己在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潜能,加入适合自己的社团。各种学生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业余生活,更为学生发展个性和特长提供了平台,社团成绩有目共睹:
艺体类:2011年10月在合肥市首届鼓管乐队展示评比中获得三等奖。2011年10月在合肥市中小学生排球赛中我校获得小学女排市第二名、初中男排市第二名、初中女排蝉联合肥市冠军!2011年11月,在瑶海区第十届田径运动会上,行知学校获得小学团体组第二名,并荣获了优秀组织奖。2012年4月在瑶海区第二届德育文化艺术节期间,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在中小学生讲故事比赛中获得了2个二等奖,2012年5月在瑶海区第二届德育文化艺术节“展舞姿”专项比赛中获得二等奖,倪安琪同学荣获瑶海区“学雷锋、心向党、爱家乡、见行动”中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
科技类:2010年12月在瑶海区第九届青少年信息学知识竞赛中,行知学校信息学小组表现出色,获得了初中组唯一一个优秀组织奖,随后在合肥市“讯飞杯”第二十七届青少年信息学竞赛中,有四位同学获奖,总成绩位居瑶海区前列。2011年3月在合肥市第二十六届科技创新大赛上,行知学校获得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2011年4月在合肥市第三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机器人社首次参赛就获得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2011年5月在第十一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初出茅庐的行知学校代表队又获得了两个三等奖。2011年8月在安徽省航海建筑模型锦标赛上成绩骄人,实现了航海模型项目的安徽省三连冠!2012年4月在第四届合肥市青少年机器人及第二届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行知学校代表队分别获得一个一等奖、四个二等奖、八个三等奖。2012年5月陈凯文同学荣获第十二届合肥市中小学电脑制作网页设计一等奖;金雪莹、伍越同学荣获动画设计三等奖;席晓娟、房中瑞、夏文婷同学荣获绘画设计三等奖。
人文类:2010年12月,行知学校中学生读书社团——“科技少年读书俱乐部”参加了合肥市首届中学生社团文化节开幕仪式暨优秀社团展演评比,是受到合肥市教育局表彰的全市为数极少的、瑶海区唯一的初中“特色社团”。
学校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班级社团建设,依据班级特点、教师专长、学生专长、班级资源四个方面确立班级主流社团。在班级主流社团的基础上,在班级内部组建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如今各个班级的兴趣小组如雨后春笋,摄影、科幻画、书法、美术、课本剧、计算机、篮球、滑板、故事接力、班级简报、讲故事、经典诵读……,为保证各类活动有序开展并取得实效,依据“班级为主、学校为辅”的原则,由学校负责课程安排,保证每周有固定的活动时间、展示交流时间。各班级具体制定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与要求,力求做到人人有参与、人人有项目、人人有展示、人人有收获,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成长。
十年磨一剑,今天的行知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全国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中央电教馆“‘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优秀学校”、 “东北师大教育信息化实验校”、“安徽省绿色学校”、 “安徽省普通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肥市特色初中”、“合肥市先进教研组”、“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疾病防控先进单位”、“合肥市少先队模范大队部”……一块块奖牌见证着行知学校各项工作的蓬勃开展和丰硕成果。解家长之忧、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打造百姓身边的名校是行知的不懈追求,行知学校惟进步,不止步!
合肥市行知学校
本文发表于2012-6-11《合肥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