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永新及新教育实验

(2011-11-20 21:35:41)
标签:

合肥行知学校

方正教育

学习心得

朱永新

教育

分类: 经历感悟反思

1114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为我们以“过一种完整的教育生活”为题作了专题讲座。“新教育”是朱永新副主席自2002年主持的,针对我国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所开展的一项实验,目的是使广大教师和学生能体验一种科学完整的教育生活感受。经过近10年的不断努力,现在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自治区,1000余所学校,近100万教师参与到实验中,“新教育”已成为21世纪我国开展素质教育的有益尝试。

朱永新副主席讲座的讲座声情并茂,内容新颖、翔实。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更新了我们的观念,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审视和思考各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让我们收益很大。朱主席阐释了新教育是“新”的教育、“心”的教育、“行”的教育、“幸”的教育、“星”的教育、“信”的教育等六个“新”。论述了自2002年以来新教育实验发展历程,介绍了11次研讨会的主题和内容,以及实验开展情况。讲解了新教育的学理基础,提出了新教育的四大改变:改变教师教学方式、改变学生学习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描绘了新教育的六大愿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

下面摘录讲座部分内容:

新教育实验一个以教师发展为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世界语境”中的一个“中国回响”。因为新教育与历史上的“新教育”之间有一些共同的特性:都旨在于对现时代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都试图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进行革新和改良;都是民间自发的改革与创新。

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时,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时,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续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

新教育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核心价值、四大改变、五大理念、六大行动,推出了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理想课堂、每月一事、儿童写作、学校文化等项目,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丰富和完善了新教育运动的内涵。所以,她又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的教育。

唯分数的教育是单向度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片面的教育,是漠视人的心灵成长和丰富的教育;而新教育提倡完整的教育,是身、心、灵统一的完整的教育。新教育认为,人应该是完整的,包括他(她)自己个性的完整性。让人成为他(她)自己,一个完整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新教育实验旗帜鲜明地提出“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的口号,把行动哲学和田野精神作为自己的重要追求。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即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六大行动。

新教育实验三大课程:1)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儿童课程,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2)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力求将教师从彼此割裂埋头应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展专业水平,恢复职业尊严与自信;3)以有效教学为基础,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与幸福。

新教育认为,教育生活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努力地去促进每一个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新教育提出这个命题,不仅仅是对教育终极意义的思考与追求,还有对当下某些教育问题的担忧与不满。现在有许多孩子已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新教育又是“欣”教育和“馨”教育,是欢欣之“欣”,和温馨之“馨”。的确,教育的本意是能够让人幸福快乐的,所以孔老夫子早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如果我们的教育带给教师和孩子的是痛苦和折磨,这样的教育还要它干嘛?

新教育人像一群仰望星空的孩童,从不抱怨星星又旧又生锈,只是拿着抹布和水桶,一路踉跄,擦拭盖在星星之上的蒙蒙灰尘。新教育人自称是“擦星族”,是一群为了理想而活着的纯粹的人,他们知道,这个世界,需要一群擦星星的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青春,把自己的智慧奉献给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执着,他们坚韧,无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碰到什么样的打击,他们仍然会坚定地往前走,从不在乎个体的力量有多渺小。他们相信,再渺小的一份付出,都会悄悄影响世界,增益理想的善。

面对教育的各种问题,批评与指责是很容易的;在经历重重困难之后,成为一个愤世嫉俗者,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成为一个仍然心怀梦想,怀着根本信念的人,则是艰难的,而这正是教师的使命之所在。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也让自己,在跨越重重困难以及怀疑之后,仍然能够建立起对于世界,对于人类,对于自我,对于存在的根本信任乃至于信念。这种信任、信念乃至于信仰,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石。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如果说种子意味着希望、愿景,那么岁月就是坚守,就是意志。信任,表达了新教育人对世界对生命的一种根本的信任,对自己职业的一种最终的体认和认同。我们要相信我们自己从事的这个职业最终将会如草木萌芽,花儿开放,成为宇宙创造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这样一种信任,这样一种信仰,那么,无论职业生涯中经受什么样的磨难,无论经受冬的寂寞,还是夏的严酷,我们都能从容地应对,从容地承受。

营造书香校园: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没有阅读就没有个人心灵的成长,就没有人的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物相,但它可以改变人生的气象与品质。外在的相貌和物质的构成基于遗传而无法改变,但人的精神可以因阅读而蓬勃葱茏气象万千。

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人的精神饥饿感应该在中小学形成。人生的很多习惯、很多能力的养成是有关键时期的,精神饥饿感的形成也是有关键时期,人生的很多能力在某一个时期适当地刺激,一学习就掌握了,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社会的形成。

师生共写随笔: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我们的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我们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我们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这样,这些碎片就可以经过拼合成为美丽的图景,就像散落的珍珠串成美丽的项链。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日常教育、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聆听窗外声音: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教师与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促进教师与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

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使师生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生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与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实现高效的课堂并追求个性的课堂,达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新教育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为课堂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建设数码社区: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学习与交流,在实践中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与信息应用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