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要注意语言修养

(2011-04-27 22:57:32)
标签:

合肥行知学校

方正教育

教师

语言修养

教育

分类: 读书学习札记

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非常轻松,学生听的也非常明白,课堂效率也高。

教师的语言修炼是无止境的,一个成功的教师,重要的标志是超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能力除了发音准确表述清楚明白外,就是怎么样表述的更生动形象,幽默睿智,恰到好处,这是教师在教学中,自始至终要研究和雕琢的。“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总是和他的语言世界相连接、相吻合的,精神世界的开拓同时就是语言世界的延伸,语言世界的扩展也同时就是精神世界的充实”。教师教学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趣味和境界。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晴,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美的环境和氛围之中,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和教学效果。如果一名教师能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上讲了寥寥数语,学生能够你一句、我一句地热烈讨论起来了,这就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工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在教师劳动的每一领域,都需伴有取得沟通教育对象心灵最佳效益的语言;教师应有一个语言库,贮有丰富的资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还应具有很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根据需要,呼之即出,信手拈来,用得妥贴。这就要研究学校教育活动每一领域的语言,要研究使用教育教学语言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经验,要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语言特点,要研究不同学科教学语言的特点,还要研究其他行业可借鉴的语言。在研究中,勤于采集大量语言材料,善于分析综合语言材料,还应持之以恒对某一语言现象进行跟踪积累、研究,并对教学语言的效益进行评估。

在学校里,学生听的最多的是批评,看的最多的也是教师怒发冲冠的样子。凡受过赞美的人,都曾感受到甜蜜,相较于受人指责,人们从心底里渴望自己所做的事受到他人夸奖。我们教师应该多赞美学生,让学生的心里充满自信。当你不得不批评学生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批评而批评,要讲究批评的艺术。做到:用提醒代替批评,比如说摸摸学生脑袋,拍拍他的肩;注意场合,谁都爱面子,让我们也给学生留点面子;一次只批评一个错误,不要把陈年老帐都翻出来;注重事实;别一棍子打死,要给出路;能短则短,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一个教师的语言修养,无论就其正面和其负面来看,其给予孩子们心灵上的影响,都将是终生难以磨灭的。当一个孩子面对教师让他“找根绳子吊死”的“建议”时,他所遭受的是什么样的心灵创伤?当然也还有被教师气急败坏地骂为“死猪”的孩子,他们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对任何讽刺挖苦和打击都不在乎了。小小的年纪,已经被摧残得近乎麻木,这就更加可怕和可悲。

如果一个教师习惯于使用挖苦讽刺的语言对待学生,那么对他来说就不是一个今后是否还这样说的问题,而是一个他是否应该继续留在教师岗位上的问题。第一,这说明了他的无能。只有无能的教师才会把失败的火气向学生头上宣泄。一个在教师眼里学习和品行都已经“不可救药”的孩子,换了一个学校或班级之后,那里的教师却发现这个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说也说不完。事实上也从来没有一个被所有的教师和所有的学校公认为不可救药的孩子。第二,这说明他无能而不自知。无能还不可怕,因为他还可以学习和提高,从而使自己有所改进,再说是否无能乃相对而言,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人也不敢自恃“有能”。最可怕的是无能而不自知,因为这样他就永远也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永远也改变不了自己无能的现状。自己不行而不自省,反而迁怒于学生,这恰恰说明“不可救药”的不是学生而是他自己。第三,他的道德修养缺陷使其不足以为人师表:叱骂学生决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伤害,其刁钻刻薄、惯于诿过于人的恶习也给学生树立了一个极其恶劣的“榜样”。不能指望孩子们从他那里学会与人为善,学会谦虚谨慎,他也根本不可能引导孩子们确立一个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