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理逻辑中的“一定”、“一定不”、“不一定”和“不一定不”,经常引起大家的混淆。其实,这四个描述,又何止是在数理逻辑中起作用,在很多其他学科、课程里,甚至生活、工作中都会碰到类似的使用环境。但是大家对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区别,却未必搞得清楚。请看下面几个问题:
Q1:一个命题“不一定成立”和“一定不成立”是一回事儿吗?
Q2:要说明一个命题“不一定成立”,仅举一个例子够吗?为什么?
Q3:一个命题“不一定成立”和“不一定不成立”之间有什么异同?在举例时有什么区别?
Q4:一个命题“不一定成立”和“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是一回事儿吗?
在回答这几个问题之前,我们要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此处的“不一定”,是“一定”的否定形式,也就是“不是一定”。否则,还能给个什么称呼更好呢?
对这些具体的问题,百度上能搜到的回答极少。而且有限的几个回答也未必完全正确。
要证明一个命题“一定成立”,这是属于“全面肯定型”,那就必须予以严格证明。
同样地,要证明一个命题“一定不成立”,举一个反例是不够的,而是必须严格证明,因为实际上这是一个“全面否定型”的描述。
要证明(不是“说明”啊)一个命题“不一定成立”,它是“个别否定型”的,举一个满足条件但结论不成立的例子就足够了。
类似地,“不一定不成立”是“个别肯定型”,也只要举一个成立的例子就足够了。
有了以上的认识,就可以尝试上述4个问题了:
A1:不是一回事儿。
A2:够了。
A3:都只需要举一个例子;前者举一个不成立的例子,而后者要举一个成立的例子。
A4:本文的结论是:它俩不一样!若说某一个命题“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则一定要举出至少两个例子:一个成立而另一个不成立。
Q4的回答,争议最大。因为生活中很多人往往将“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就理解成了“不一定”。但在博主眼里,从集合角度来看,“不一定”包含“一定不”,但是“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却一定不包含“一定不”。请看下例:
eg.
“每一个奇数都是偶数。”这个命题是否一定正确?
对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当然是“不一定”正确,或者说成“不是一定”正确!然后呢,我们还发现,这个命题根本就是“一定不”正确。换句话说,你就是想举一个可能成立的例子都找不到,但是却能轻松找到一个不成立的例子,对不?!这能否用来说明“不一定”和“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两者的区别啊?!
参考文献:
[1] 龚成通,高等数学· 起跑第一步[M],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扫一扫,可查看我的新浪微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