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千米高空看下雨

(2013-09-11 08:10:10)
标签:

下雨

高低

屋檐下

飞机上

原创散文

分类: 散文随笔

                  、、 八千米高空看下雨

                     图文/李鸿印                            八千米高空看下雨

                   飞机上

     

    坐过多少次飞机?记不清了。头一回去厦门,经停扬州前20分钟,有幸在800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上欣赏了一场高处降雨,却是第一次。

     乘务员柔声细语地广播着:旅客朋友们,再过20分钟,我们的飞机将降落在扬州泰州机场......坐在窗口的我,循声向舷窗外望去,只见天空灰蒙蒙一片,我知道飞机在平稳地缓缓穿越云层。而就在我下意识地扫了一眼发动机舱顶时,却发现有水的湿痕贴着机身向后滑动。定睛细看,原来真是下雨了!那么就是说我们飞在8000米高空的飞机正在穿过秋雨的帘幕?我心中徒生一阵感动,一边录像,一边享受着着高空的雨景,一边任由思绪翻腾。

    我原以为下雨的“下”字,是只有站在地面才能感受到的上苍施舍的专用词,没想到在8000米这个本应捋云成雨的高度,我尽管平行于此,却无法淅沥成一滴滋润干咳喉咙的甘霖,只能无所作为地自缚于原座原位,无为而治地看着机遇打湿机体的翅膀!原以为这个高度的我应该就是一滴雨,降落在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中,成为他们的浪漫、他们的激情、他们淋漓尽致的潇洒,而如今我和我的飞机却依然在接受着云上之云的“下雨”,这真是一种让人一时无法归位的感受。这种换位思考过于突兀、过于逆反、过于悖谬,让我一时缓不过方向。这场雨下得这么上位,却依然不可能说是“上雨”罢。真的没想到,上与下,在这个高度竟是不上不下、可上可下的这般难以言传的尴尬思绪!

    我们一生中,不知道还要经过多少如此这般不高不低的体验?

 

                   二、屋檐下

 

    这样一场雨,自然让我想起小时候的农村,两个生产队临界处有一口不是很深、水却很旺的甘泉水井。记得担一担水,连同排队,来回要十几分钟。这个距离对多数人家虽不算困难,但对我家,父亲常年在外教书、我们孩子多、用水也多,而全家只有母亲一个成年劳力,首先要在生产队上工,回家做饭时间很紧的家庭,到井里用井杆儿拉水,担水回家食用就成了大孩子每天必需的劳动,准确地说,成了玩闹童年的一个麻烦。

   好在我们住在一个四合院里,上房与厢房(我们叫厦子屋)屋顶连接处有一个天然水槽,每逢下雨,都能接到干净的雨水食用而不必去几百米外的井里担水了,所以就特别喜欢下雨天。

   那时遇到下雨,看见檐水流下来后,我和大哥就会自告奋勇地从水瓮边提起水桶,用水担钩勾起来,一人做支点,一人压着另一端,不用打湿衣袖和鞋子就能准确地将水桶塞进飞流直下的檐水柱里。然后,我们就倚着门框,笑看檐下雨帘、坐等水桶接满甘甜的雨水。

  其实要不了多大一会儿,水桶已经满溢着水花了。这时,我们就勇敢地挽起袖子和裤腿,伸出光胳膊,从水柱里掏出水桶,拉上石阶,咽口唾沫、吸口气,叉开双脚,学着大人的样子,提起荡漾着清波的水桶,左右摆动着给脚腾出前移的空间,让满溜溜的一桶水平静一下,以免漾出,提水人也换口气。这样接连几个大步就将一桶水摆到瓮边。一用劲就将水桶拦腰摁到水瓮沿上放定,另一只手麻利地抠住桶底,轻轻一揭——就听到一阵水浪,震动着瓷瓮,发出“哗——歘啦啦”的悦耳响声,目光到处,就见那水在瓮底上打一个旋儿,跳起一朵银色的浪花,随即就安静地卧在瓮中,调皮地晃动着你的倒影。那情、那景、那声,仿佛一曲跌宕绵延、令人激奋的美妙乐章......

  在日后的阅历中,每次听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训导时,我却总能听到童年屋檐下飞流如瀑的雨水叮叮咚咚的欢快响声,将我带入了童年故乡那无忧无虑的场景,只有那里,是不必低头也能听到快乐乐章的时空。                                                                            2013.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